事實上,孫權並沒有壹直固守合肥。多次從襄樊入侵曹魏。公元220年,曹丕不知什麽原因放棄了襄陽。孫權得知消息後,立即派兵占領襄陽。曹丕得知消息後,立刻命令曹仁和黃旭進攻,再次拿下襄陽。
公元226年,曹丕死後,孫權再次出兵攻打襄陽。當時,孫權率軍圍攻江夏,派諸葛瑾、張霸等人攻打襄陽。曹操得知消息後,立即派司馬懿出兵討伐,打敗了諸葛瑾,殺死了張霸和吳棟軍隊壹千多人。?
荊州對吳棟和韓曙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荊州在蜀漢手中,主要用作前進基地,即戰略進攻基地。對吳棟來說,主要是把荊州控制在自己手裏才感到安全。
荊州以北是許昌,再往北是洛陽。許昌是當時國家的首都,漢獻帝就在那裏。許昌的軍隊壹定很強大。洛陽是後來曹魏的都城,洛陽有虎牢關的天險,易守難攻。吳棟與蜀漢不同,地理範圍狹窄,只能進攻涼州。
吳棟和曹魏之間的邊界很長,所以他有更多的選擇。相比之下,合肥的防禦力肯定不如許昌和洛陽,打起來自然輕松很多。
古代沒有汽車,自然沒那麽快。如果按騎馬算,最多壹天就能到。再來看看荊州的軍事重鎮襄陽,距離南京近550公裏,幾乎是合肥到南京距離的三倍。在這種背景下,如果孫權調集軍隊從荊州北伐,曹魏可以率軍從合肥到孫權的首都建業(南京)。那時候孫權不會馬上拉肚子,至少他絕不敢繼續北伐。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東吳在江淮多次全力進攻,但並沒有太大的進展。它始終沒有突破曹魏的合肥防線,事實上也沒有全力進攻。相比之下,是諸葛恪的北伐調動了吳棟幾乎所有能調動的兵力,也是徒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