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2015大豆直接補貼細則發布

2015大豆直接補貼細則發布

新華社19號發布的2014中央壹號文件全文要求,破除體制機制弊端,保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可動搖。不久前,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表示,將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改為“價補分離”,組織開展大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據預測,這是官方首次明確提出將啟動直補政策,很有可能在新疆試點棉花,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試點大豆。

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對產業發展是壹把雙刃劍。

2004年以來,我國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在壹定程度上保護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但其弊端也顯現出來,擾亂了糧食市場的價格信號——由於收購價格的不斷提高,國內許多糧食品種的價格已經明顯高於國際市場,這就導致了壹個奇怪的現象。雖然中國糧食連年豐收,但糧食進口量大幅上升。

壹方面終端產品市場價格競爭激烈,另壹方面糧食收購成本上升,導致中間環節加工企業日子不好過。以大米加工業為例。去年整個行業陷入低迷。廣西貴港三和米業公司譚經理介紹:

譚經理:大概(加工)100斤大米(利潤)在2元到3元之間。妳看現在進口大米1.71斤,我們現在買的大米1.80元,比它的米價高壹毛錢。我們的利潤減少了10%左右。

同樣的情況也存在於棉花領域。目前國內棉花收儲價格比國際市場高出5000元左右,大大降低了國內棉紡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據業內人士估計,去年有6.5438億錠免費關閉,約6.5438億紡織工人失業。

同時,隨著儲備的不斷擴大,這給國家財政和庫存保存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以棉花為例。目前國家儲備庫存為10萬噸,而全球棉花年消費量僅為2400萬噸。紡織纖維咨詢機構pci公司中國市場總監陳九妹對此十分擔憂:

陳九妹:誰來消費?這是個大問題。如果庫存開始拋售,會造成全球價格下跌,所以大家擔心棉花庫存越走越高,會對市場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大家都不知道棉花市場會發生什麽,這是相當危險的。市場肯定要經歷壹個比較大的調整。

糧食直補就要出來了

面對收儲困境,業界普遍呼籲實施“直補政策”。也就是說,國家通過核算農民種糧成本、cpi等因素,制定壹個最低收購價,讓企業收糧價格跟隨市場,公平競爭。當市場價格低於最低收購價時,國家財政直接補貼差價給農民,既保護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又避免了對市場的幹擾。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財政部提出的直補政策其實在美國已經實施多年,運行良好。

李國祥:核心是不要扭曲市場價格。因為沒有扭曲,市場競爭秩序更好,生產者得到保護,財政負擔時重時輕。總體來說優於我們現在的情況——不管農產品價格(7.90,0.03,0.38%)都給補貼,財政負擔只增不減。

在直補政策的推動下,目前主要擔心的是目前我國小農戶分散種植模式會給種植面積統計和補貼發放帶來困難。李國祥認為,新疆、東北三省和內蒙古將被選為此次炒作的試點。正是由於這些地區大規模、集約化生產水平高,才有利於直接補貼政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