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直轄市中心城區位於中國西南長江、嘉陵江交匯處,東、南、北三面環水,西與陸地相連,呈東西向半島狀。地勢西高東低,最高海拔379米,最低海拔160米。氣候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型。全區水陸面積23.71平方公裏,常住人口66萬。渝中區轄12街道:七星崗街、解放北街、兩路口街、上清寺街、菜園壩街、南紀門街、望龍門街、朝天門街、大溪溝街、大坪街、化龍橋街、尤氏路街。
“九五”期間,渝中區GDP年均增長10.2%,2006年5438+0,GDP達到12.45億元,增長10.5%。其中,二、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19.3: 80.7,產業結構合理。全區商貿零售總額359.65438億元,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438億元,占重慶的七分之壹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092元。
渝中區是重慶的水陸客運樞紐,交通便利。區內現有長江、嘉陵江、黃花園大橋貫穿區內外,市內主幹道及長江、嘉陵江濱江路直達機場及高速公路,市區距機場僅20公裏。位於該地區的重慶火車站年客運量超過2000萬人次,朝天門港擁有20多個碼頭和60多個泊位,是長江上遊最大的客運樞紐。
由於渝中區兩江環繞,風景秀麗,作為重慶的行政、商業、金融、信息中心和水陸交通樞紐,區位優勢明顯。有“五大商圈、十大市場”和“中國西部第壹街”——解放碑中央商務區。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區內金融組織體系健全,金融機構160多家,營業網點300多家。在重慶設立的金融機構大多落戶渝中區,銀行、保險、信托投資、證券交易等中外資金融機構並存,壹個面向重慶、輻射西南的區域性金融市場初步形成。微波通信、數字通信、無線尋呼、光纜幹線、互聯網等現代通信手段。,區域內均有,市內主要新聞出版機構集中。與此同時,信息產業發展迅速。2001年,全區科技信息企業超過800家。渝中區旅遊資源豐富,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巴渝文化歷史悠久,獨特的山城、河城、不夜城等城市景觀,以及“巴渝十二景”等眾多景點,讓人流連忘返。
渝中區人力資源豐富,科技、文化、醫療、娛樂、生活等配套設施齊全。有國家和市級科研機構20多個,專業人員65438+萬人,高等院校2所,中等專業學校和各類中小學104所,文化資源豐富,文化娛樂單位574個,醫療衛生機構168個。政府大力支持商業、貿易、金融、高科技信息、城市旅遊、中介和咨詢服務的發展。符合條件的企業可享受國家和重慶市的產業扶持政策,以及渝中區的相關扶持政策。渝中區政府不斷致力於改善基礎設施,優化投資環境。城市面貌不斷改善,投資環境日益改善。如今,渝中半島正著力打造都市發達經濟圈的核心,在西部大開發中發揮著重要的“窗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