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階段。據統計和測算,到2012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94萬,2020年將達到2.43億,2025年突破3億。老年人口不斷增加,但養老模式卻受到了兩方面的沖擊:傳統的“養兒防老”模式,因為“4-2-1”家庭的倍增,逐漸成為年輕人難以承受的負擔;機構養老也因資金問題形成了“公辦住不起,民辦住不起”的格局。
《老年人法》的修訂和“老人節”的設立,體現了國家對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尊重和保護,也反映了中國社會對養老的焦慮。近年來,“空巢老人”、“失獨老人”壹次次沖擊著我們的心靈,而“延遲領取養老金”、“以房養老”等話題壹次次觸動著社會敏感的神經。
熱點解讀
養老難只體現在兩個壓力上:獨生子女生存壓力和養老金支付壓力。
如果要處理養老問題,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
1.在家庭養老方面,父母毫無保留地贍養子女,子女也應該這樣贍養父母。中華民族有講究孝道的傳統,現在卻要通過立法強制子女“常回家”。這不是法制完備的榮耀,而是精神失落的恥辱。
2.社會養老方面,短期內指望國家加大投入覆蓋基礎養老金是不現實的;指望營利性的民營養老院好心大幅度降低收費也是不現實的。比較可行的辦法是個人和國家捐壹部分錢在社區設立“日間照料中心”,為老人的就餐、醫療等提供基本服務。因為資金有限,條件必然相對簡單,但因為條件簡單,各地都可以低成本做到。
“老有所養”作為國家確立的重要發展目標,需要壹整套制度體系來支撐和維護。我們要進壹步優化完善全民養老體系,大力發展養老服務,同時要維護和發揚民族優良傳統,用中國智慧解決全世界面臨的問題。只有法制規範,政府主導,努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形成以家庭為基礎的多方參與共享的格局,才能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民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