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博物館
南京博物院占地面積1.3萬余平方米,具有“壹院六館”格局,即歷史博物館、專題展廳、數字博物館、美術館、非遺博物館、民國博物館。此外,院內還有“六個”研究部門,即考古研究所、文物保護研究所、古建築研究所、展覽藝術研究所、非物質遺產保護研究所和古代藝術研究所,是中國博物館唯壹的民族學研究機構。其中,文物保護研究所被稱為“文物三級醫院”,是中國國家文物局紙質文物保護重點科研基地。
2.金陵鎮延吉裏
延吉裏是金陵的“巴厘島”之壹,也是整個項目的典範和精華。作為金陵小鎮的試點示範區,為遊客提供了遊、住、商、與會、樂五種體驗方式,體現了金陵小鎮“古都之靈、靈魂之雅、藝術之美、幽山之韻、滄桑之韻”的獨特氣質。
3.南京明城墻
南京明城墻是中國禮教與自然相結合的典範,是古代都城建設的傑出代表。其築城技術達到了中國築城史上的巔峰,是東亞築城技術的典範。作為中國古代軍事防禦設施和城墻建造技術的傑作,其歷史價值、觀賞價值、考古價值、建築設計、規模、功能等各方面都是國內外城墻無法比擬的,是中國繼長城之後的又壹偉大結構。
4.雞鳴寺
雞鳴寺又稱古雞鳴寺,建於西晉永康元年(300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天寺和皇家寺廟之壹,香火壹直很旺。自古就有“南朝第壹寺”、“南朝第壹寺”的美譽。它是中國南朝的佛教中心,與棲霞寺和丁山寺齊名。
5.孔廟
夫子廟是壹組大型古建築群,主要由夫子廟、龔雪和宮媛組成,占地面積巨大。有照壁、池畔、牌坊、聚星閣、魁星閣、淩星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築。夫子廟,號稱秦淮勝景,已成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觀區。六朝至明清時期,附近聚集了眾多世家大族,故有“六朝金粉”之稱。
6.牛首山
牛首山,因山頂突出的兩座山峰形似牛頭的犄角而得名,民間又稱為牛頭山。東晉宰相王導曾勸剛建立的政權司馬睿放棄在宮外修建象征皇權的雙闕的想法,要他騎馬出楊軒門,遠眺南面的牛頭,與兩座山峰對峙。他趁機勸余淵:“此天闕不必改”,故名“天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