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自然地理環境;
湖南東、南、西三面環山,中、北低平,呈馬蹄形丘陵盆地。西北有武陵山脈,西南有雪峰山脈,南有武陵山脈(南嶺山脈),東有湘贛交界的羅曉山脈。湘中大部分地區為丘陵、盆地、河谷沖積平原,除南嶽衡山海拔高達1000米外,其余均在海拔500米以下。最高峰是炎陵與井岡山交界處的井岡山,海拔2122米。湘北是洞庭湖沖積平原,湘、、袁、李。地勢很低,壹般在海拔50米以下。因此,湖南的水系呈扇形流入洞庭湖。
湖南以中低山丘陵為主,面積約14.9萬平方公裏,占70.2%;山坡和平原約5.2萬平方公裏,占24.5%;河湖水域面積約1.1萬平方公裏,占5.3%。該省河網縱橫,幾乎全是洞庭湖,5公裏以上河流5341條,其中湘江、資江、沅水、澧水最大。湘江,發源於桂東北海陽山西麓,全長856公裏,是該省流量最大、經濟價值最高、流域最廣的河流。水原,發源於貴州吳韻,全長1033公裏,是湖南最長的河流,流量僅次於湘江。洞庭湖是湖南最重要的湖泊。北接松滋、太平、大內、刁縣(受阻),從嶽陽城陵磯流入長江。它在調節長江水量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由於河流的沖刷淤積和人工圍墾,湖面逐年縮小。鄰近的省份有廣東、江西、湖北、貴州、廣西壯族自治區和重慶。
湖南屬於平原(長江、湘江)和高原臺地帶(雲貴高原)等河流中下遊的過渡地帶,所以地理景觀獨特,人文也很有特色:經濟發達的平原地區文化與封閉的山地文化交融。
湖南的社會人文環境;
湖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最多的省份之壹。2007年底,湖南總人口約6805.7萬人,在全國34個省市中排名第七。湖南也是人口密集省份之壹,平均每平方公裏319人,比全國平均人口密度高出1倍以上。全省人口為城鎮275291,農村40527,900人,老年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8.98%。2007年人口出生率為11.96‰,死亡率為6.7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25‰。
湖南有1個特大城市,衡陽、株洲、湘潭、嶽陽4個特大城市。
湖南是壹個多民族省份,境內居住著56個民族。少數民族總人口658萬人(全國排名第六,次於廣西、雲南、貴州、新疆、遼寧),約占總人口的10.21%。在少數民族中,土家族(264萬人)、苗族(65.438+0.92萬人)、侗族(84萬人)、瑤族(70萬人)、白族(65.438+0.3萬人)、回族(9.7萬人)、壯族(2.4萬人)、蒙古族(65.438+0.6萬人)等少數民族分布在全省65,438+04個市州,但大部分在西部地區有1個民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轄1個市7個縣),7個民族自治縣(即城步、麻陽苗族自治縣,新晃、芷江、通道侗族自治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江華瑤族自治縣),100個民族鄉。此外,張家界市桑植縣、永定縣也享受自治地方優惠政策。全省民族地區土地面積約占全省總面積的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