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洲是湖南省著名的旅遊景點。古瀟湘八景之壹,“江天暮雪”就在這裏。《宋嘯大經》中的石,素有“小蓬萊”之稱,沒有水陸廟中“公基樓”的酷暑。瀟湘河上,二三更有漁歌,至今仍流行。
橘子洲是壹幅展現風情的畫。它以嶽麓山為鄰,湘江為伴,風景秀麗,形成了“壹山壹城”的獨特景觀。西望嶽麓山,毗鄰嶽麓書院、愛晚亭、在建的嶽麓山大學城。東望湘江,享城市繁華。自西向東,山、水、洲、城融為壹體,像流動的畫,如放大的盆景。遊客遊大陸,聽漁舟唱晚,看廬山紅楓,看天心飛閣,賞橘紅色的樹,歌頌先賢。
橘子洲是傳承歷史的橋梁。她深受湖湘文化的影響,形成了深厚的歷史背景。在南方,朱和穿梭於嶽麓書院和城南書院之間,在朱講學,詮釋了八百年前湖湘子弟求學的盛況。兩棲廟和宮濟樓訴說著元代宗教文化的繁榮。曾國藩在水上操練湘軍的號角聲隱約回蕩在橘子洲上空;飽經風霜的外國領事館和高級別墅見證了長沙開埠後的歷史。毛澤東站在橘子洲問:“遼闊的土地上,誰掌管沈浮?”JIU的變化書寫了中國歷史的進程。橘子洲,又稱水陸洲,長5公裏,寬40至200米。如果妳站在嶽麓山上俯瞰,它看起來就像壹條長長的帶子漂浮在湘江上。關於它的起源有各種各樣的傳說。其中之壹是:
湘江沒有洲的時候,有壹群漁民住在河邊。在漁民中,有壹位綽號胡子爸爸的老人,德高望重,深受大家喜愛。於是大家壹致同意,在老人的腰上做壹條腰帶,讓他感到溫暖和力量。他們挑選了7個最會編織的女孩,織了壹條結實的白腰帶;姑娘們還在腰帶上繡了壹個美麗的長島。大胡子爸爸接受了這份特殊的禮物,並把它系在腰上。壹天,胡子爸爸和漁夫在河裏捕魚時遇到了暴風雨。當時風很大,白浪極其危險。但是胡子爸爸感覺到腰部有壹股巨大的力量,他只劃了幾下就到了岸邊。他深感意外,用手壹摸腰,發現皮帶給了他力量。於是他解下皮帶,朝在風浪中掙紮的夥伴扔去...帶子飄到河裏,越來越長,最後飄到漁民面前,變成了帶狀的陸地。漁民登上了陸地,得救了。他們知道這片土地是大胡子爸爸帶出來的,他們都非常珍惜這片土地,於是他們在這片土地上定居下來,精心耕種,使它成為壹個美麗的長島。毛澤東對橘子洲情有獨鐘。
毛澤東青年時期,在湖南第壹師範讀書時,同學朋友經常到洲頭興風作浪,共商國事。1925年,他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沁園春·長沙》這首詩,表達了他拯救世界、拯救人民的遠大誌向。
長沙沁園春(1925)
獨立寒秋,湘江北上,橘子洲。妳看滿山遍野,層林盡染;河裏滿是水,幾百人爭搶流量。鷹擊長空,魚淺,各種霜爭自由。寂寞,問蒼茫大地,誰主沈浮?我和幾百對情侶壹起旅行過,回憶往事,歲月厚重。只是壹個同學和少年,怒放;學者精神,方遒。指點迷津,鼓舞人心的話,那年在萬戶侯的汙垢。妳可曾記得,妳在中流擊水,海浪攔住了飛舟?建國後,盡管百忙之中,他還是回湖南視察,在橘子洲附近的湘江水域遊過7次。1959年6月24日,從武漢來湖南視察。他壹下火車就坐車直奔猴石,在水裏遊了壹個多小時,從今天的蘭月亭登上了橘子洲。在大陸上,他走訪了菜農,見到了小學師生,並與他們合影留念,至今仍給人們留下溫馨幸福的回憶。1974年,毛澤東最後壹次回到湖南,享年81歲。10月15日上午,他堅持坐車去橘子洲。12月初的壹天,他提出再去湘江遊泳,但因為水溫太低,只好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