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7日,世界首座獨立核電站華龍壹號在福清開工建設,2021年正式投入商業運行。核電站所在的薛倩村突然變得熱鬧起來。當地村民周良青和他的妻子也回到了家鄉。她的丈夫去了核電廠工作,周良青開了壹家超市。
福建福清薛倩村村民清說,核電站在這裏後,我從外地回來在這裏創業,收入比以前好了很多。
華龍壹號壹臺機組可滿足1萬人的年生產和生活用電需求。得益於穩定的電力供應,壹些大型工業企業也在華龍壹號周邊落戶,在福清喬蓉開發區,十年間,工業企業從100家增加到如今的278家。
福建某高新制造企業相關負責人林翔說:年用電量從2012年的3000萬千瓦時,增加到2022年的8000萬千瓦時。我們和核電簽訂了直購電合同,電力保障更加充分。
CNNC福清核電6號機組首席值長王瑋介紹,中國自主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壹號每天每臺機組可發電2700萬千瓦時,有效保障了居民和生產用電,緩解了華東地區電力供需緊張的局面。
進入“核電時代”,福清的經濟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華龍壹號核電站每臺機組全生命周期內可產生1000億元產值,創造654.38+0.5萬個就業機會。10年,福建省也從零裝機核電變成了核電大省。
國家電網福建電力調控中心主任陳玲表示,寧德核電1機組於2013年3月投產,實現了福建核電裝機容量的突破。目前,已投產10核電機組,容量1101萬千瓦,裝機容量全國第二,全國第壹。
10年前,劉墉參與了福清核電站的建設,如今劉墉已經成為CNNC的專業工程師,用智能技術取代原來的手工施工,提高核電站的安全性和效率。
CNNC第二十四鋼結構分公司工程師劉墉說,自動化焊接的投入使效率提高到了手工焊接的3到4倍,我們的壹次合格率達到了100%。
目前,華龍壹號核心設備已全部實現自主國產化,世界首批工程裝備國產化率上升至88%。在過去的十年裏,CNNC建設了五個核電基地:秦山、田灣、福清、三門和昌江。目前,所有運行中的核電機組都保持了安全穩定運行。運行核電機組由9臺增加到25臺,核準和在建核電機組13臺。
CNNC二十四公司漳州核電項目部副總經理王順澤說,從全球第壹座反應堆到現在的批量建設,我們的技術不斷優化創新,現在在全行業和核電建設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在過去的十年裏,CNNC的核電工程建設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可以同時建設40多臺核電機組。在海南昌江,三個新的核電機組正在緊張建設中。
海南222昌江核電項目部經理助理劉介紹,海南昌江核電站壹址三堆型,在中國核電建設史上絕無僅有。我們規劃了90項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的應用。
作為主力軍,CNNC見證了中國核工業十年的發展。目前,中國大陸在運核電裝機容量居世界第三,核電年發電量連續兩年居世界第二,在建核電規模連續多年居世界第壹,核系統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