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酈道元在《水經註》中寫道:“回水向東,丁洋流註入其中。在德水,蘇沐是繼承了安新縣的布衣...它位於丁洋縣,被岸邊的壹條小溪所環繞。已知朱智、方誌、木蓮,混以霜菊、金橙、細白沙石,狀如凝雪。”(文中的新安就是今天的衢州)
《史記·蘇鄒列傳》(西漢司馬遷著)記載:“齊必通魚鹽之海,楚必通橘柚之園”,可見楚(湖北、湖南等地)和齊(山東等地)的柑橘生產是魚鹽並重的,《史記》中還提到:“江陵有橘千萬株,皆似千家萬戶。”可見柑橘生產在當時已有相當規模。
以上幾點充分證明了衢州種橙歷史悠久。如果從朱的記載推算,衢州的柑橘歷史至少有1400年。
南宋時,衢州柑橘在臨安有售。到了明清時期,衢州柑橘在中國已經很有名了。當時衢州柑橘主要產於柯城機場和常山趙縣。當時機場被稱為“橘柚之鄉”。
民國《屈縣誌》說:“(柑橘)過去每年產數十萬噸。不言而喻的貢品直到清末才被去除。民國五年(1916)被凍壞。至今種植者尚未成林,產量大減。”後來日寇兩次入侵破壞,使柑橘生產損失嚴重。此外,衢州的柑橘在20世紀40年代逐漸衰落。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衢州的柑橘生產發展迅速。衢州是名副其實的“柑橘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