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光的著名特產
虎頭雞松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泛流行於山東和蘇北地區。其創作記錄最早記載於康熙年間的《王家譜》,清末民國以來廣泛流傳於國外,成為傳統魯菜菜系之壹,但卻是魯菜的私房菜風格。標準名稱為“松雞”,俗稱“虎頭雞”或諧音“糊塗雞”。叉燒叉燒頭,也叫乾子饅頭,是壹種白面燒,俗稱“小山東鍋貼”。這是壹種傳統面食,起源於壽光市王高。大小略大於手掌,外面有壹層金黃酥脆的外皮。壽光有壹種很受歡迎的鹹菜叫“辣疙瘩”,是羊口的老鹹菜。因為腌制的時間越長,味道越好,所以叫老鹹菜。蘑菇起源於壽光的壹種傳統民間菜肴,現在是壽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馬立安韭菜和馬立安韭菜在壽光種植歷史悠久。據清康熙三十七年編纂的《壽光縣誌》記載,壽光縣“諸菜中唯有韭菜為佳”。“早春,韭菜...冷、蠟、雪、冰早已擺盤,脆而鮮,遠比梁肉來得緊實。”壽光大蔥壽光大蔥壽光大蔥是壽光本地大蔥的總稱。早在明代,壽光就有種植大蔥的習慣。到清代中葉,大蔥已成為壽光的重要農產品。壽光綠實芹菜壽光綠實芹菜和韭菜同樣有名。植株粗壯,株高1.5m,葉柄飽滿,抗倒伏,含水量高,品質脆嫩,口感清淡,不易拔苔,耐貯運,適宜秋季種植和越冬保護性栽培,平均畝產7500公斤。近年來,壽光市的種植面積約為2萬畝,總產量約為654.38+0.5億公斤。其中,何炅芹菜最為著名。彌河灘銀瓜彌河灘銀瓜產於彌河兩岸的沙灘上,表皮呈銀色。有大銀瓜、小銀瓜、火銀瓜、二仔等品種,其中以大銀瓜為最佳,為國內罕見的白瓜品種。米河銀瓜含糖量十足,含糖量高達12%。天麻“王婆”香瓜天麻“王婆”香瓜天馬鎮從1992開始種植哈密瓜。截至目前,甜瓜大棚2萬余個,面積4萬畝,年產量654.38+0.5億公斤,帶動周邊形成654.38+0萬畝種植規模。伊麗莎白、冠軍、臺農、豐田、蜜露等30多個系列,100多個品種。2000年3月,該鎮被中國農協專業委員會命名為“中國第壹哈密瓜之鄉”。2000年被中國果蔬大賽組委會授予“中國人民喜愛的名優產品”稱號。2001年3月,上海新世紀投資服務公司對“王婆”哈密瓜無形資產評估為3.3億元。現在市場遍布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產品遠銷日本、韓國、俄羅斯、東南亞,成為全國最大的哈密瓜集散地。壽光青蘋果青蘋果是1972發現的印度蘋果短枝芽突變,經過多年選育而成。在1984被命名為壽光青蘋果。單果重220-300克,含可溶性固形物65438±04.7%,硬度65438±06.7公斤/平方厘米。1986被評為省優產品。產品大多銷往北京、天津、南京、上海、廣州、深圳、徐州等大中城市。壽光大棗壽光大棗種植歷史悠久。據壽光縣誌1935記載,棗居全縣水果之首。“到處都是棗,而且種在鹽堿地裏,以棗和鈴棗為最漂亮……”英利鎮北岔河村的棗園裏至今還生長著明代的棗樹。近二十年來,紅棗發展迅速,2000年壽光市紅棗產量達到609噸。壽光雞壽光雞是我國優良品種之壹。原產於壽光市稻田鎮的慈家、倫家,故又稱倫茨雞。三疣梭子蟹俗稱海蟹,學名三疣梭子蟹。它因其外殼形狀像壹個中間有三個疣狀突起的梭子而得名。梭子蟹是渤海海域的壹種大型蟹類。小清河銀魚小清河銀魚因全身雪白,像銀壹樣閃閃發光而得名。壹般長6 ~ 9厘米,寬如韭菜葉,形似面條,故又稱面魚或面魚。銀魚多在河口海水與淡水的混合中繁殖,生產區域狹窄,產量低。小清河入海的地方,適合銀魚生長繁殖。每年清明節前後,銀魚遊到小清河下遊,5月產卵,然後遊回深海。羊口對蝦羊角溝對蝦又名羊口對蝦,屬於洄遊性節肢動物蝦,是海產珍品之壹。這種蝦每年4月中旬遊入渤海漁場,8月以後體長15 ~ 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