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易老師說:“中國的教育應該以學生為本,註重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語文教學不能只註重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而忽視對學生的培養。“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是以學生和教材為基礎,教給學生認識、分析、理解和創造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在自由閱讀的過程中,要給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讓他們開動腦筋,打開眼界,自己說話,自己思考,自己辯論,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去體驗,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創造,用自己的筆去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想法,展示自己豐富的個性。
開設免費閱讀課,把時間還給學生,把書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能夠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當然,把時間還給學生,開設免費閱讀課,並不意味著老師更輕松,可以不管學生,而是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還要有具體的藝術性,記錄課堂組織的活動性和有效性。因此,把時間還給學生後的自由閱讀課應註意以下幾點:
認真組織,做到“心無旁騖”
課堂上的自由閱讀課要像壹篇優美的散文,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讓學生自由閱讀並非沒有培養目的。學生體會到的是每個單元甚至每節課的訓練重點和難度。這是“神”,也是“受”的方向。因此,教師應準確把握教育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只要學生對與訓練的重點和難點相關的知識感興趣,就可以引導他們去思考、去分辨、去體會、去想象、去創造,不要壹概否決。這就是“遮蔽”和“釋放”的範圍。要搞清楚“收”與“放”的關系,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並不難。
引導學生質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很多課堂閱讀課都是老師在課前設計好的。學生上課提問,跟著老師走。從表面上看,全班組織有序,氣氛非常活躍。師生配合默契,但實際上學生還是聽從老師的指導,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還沒有發揮出來。在這裏,學生在自由閱讀課上要善於發現問題,敢於提問;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明確問題,然後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反復研究。這樣才能直接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便於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避免浪費時間。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激發學生研究問題的興趣,讓學生養成多讀書、多思考、多提問的好習慣。
給予恰當的評價,保持永久的興趣。
興趣是語文學習的巨大動力。有興趣的閱讀不僅能使人集中註意力,積極思考,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興趣的催化劑是嘗試的成功和老師的表揚。對成功的表揚常常能激勵學生再次成功。因此,每壹堂自由閱讀課,老師都要給予及時、恰當、中肯的評價,肯定好的、成功的,指出差的、不足的,從而保持學生學習語文的永久興趣。
在素質教育的旗幟下,讓我們把時間還給學生,開設免費閱讀課,改變語文教育“少、慢、差、貴”的現象,迎接語文教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