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教研究中,“爸爸抱抱!”“媽媽,妳別走。”“妳要我嗎?”相信很多家長都能從孩子嘴裏聽到這句話。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直接表現。那麽到底為什麽我們的孩子會沒有安全感呢?父母言語不當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主要原因之壹。
表現壹:“媽媽(爸爸)不要妳了!”這樣的話經常出現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很多家長喜歡用這樣的話來恐嚇不守規矩的孩子。雖然這只是壹句氣話,但很容易對很多理解力不強的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對於很多思維剛剛開始發育的孩子來說,他們的理解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不能說出父母話的真假,所以有些孩子聽到這句話後會信以為真,反應就是大哭大鬧,即使不哭也會有威脅的表情。如果孩子有這樣的反應,家長最好馬上冷靜下來,因為這句話已經影響了孩子的安全感。
表現二:“妳不是我們生的,是撿來的。”很多早教老師認為,孩子喜歡問“我是哪裏人”是普遍現象,但也有家長經常回答這樣的笑話。也許家長會覺得沒必要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但這其實是對幼兒的壹種傷害。細心的家長只需要仔細觀察,孩子聽了這個回答後往往會有不高興的表情。
表現三:在幼兒園不哭,但是在家或者和父母出去的時候總是粘人哭。有的孩子上幼兒園,在那裏和老師比較配合,也不怎麽哭。看來他們還是愛上幼兒園了。但讓家長困惑的是,在幼兒園表現好的孩子,和父母在壹起時會變得非常焦慮,生怕父母離開他們,有時還會大哭大鬧。其實這是孩子沒有安全感的表現。當孩子依賴某人時,他們對那個人沒有安全感。當孩子已經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方式,就知道有必要去幼兒園和媽媽分開,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所以,大多數孩子會暫時放下不開心,投入到活動中,但不代表他們心裏沒有負面情緒,只是父母看不到而已。當孩子和父母在壹起時,孩子的負面情緒會得到釋放,尤其是父母過於敏感、過於照顧孩子時,孩子會發泄情緒。
表現四:“妳再不規矩,我就給妳兩巴掌。”孩子不聽話父母總是很惱火,所以經常用這句話來嚇唬孩子。孩子是自己的寶貝,如果真的要打,時間久了就不怕這句話了。有些孩子甚至開始對憤怒的父母傻笑,讓妳哭笑不得。
專家認為,教育孩子壹定要守信用。不要食言,不然時間長了會影響父母的威信。當妳的孩子把妳的教育當兒戲,說明妳對孩子的教育失敗了。另外,有些孩子聽到這句話,壹句話都不敢說。不要認為妳的教育是成功的。這其實意味著孩子有壹種恐慌的心態,害怕不聽話會引起父母對自己的反感,讓自己沒有安全感。如何找到孩子的安全感?也許妳會說,現在我家寶寶有上述表現。
那麽如何找到寶寶的安全感呢?要讓寶寶有安全感,最重要的是讓家庭氛圍充滿和諧和溫暖。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寶寶自然不會有恐慌心理。如果父母經常打罵孩子或者夫妻經常吵架,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是非常有害的。另外,要給孩子足夠的關愛,表達對孩子的愛,我們很有把握。時間長了,孩子的不安全感就會逐漸消失。還有,多和外界接觸,比如去戶外,參加壹些早教、親子活動,都是讓寶寶有安全感的好方法。特別是孩子的安全感不是壹朝壹夕可以培養出來的,家長不要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