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甚至可以說,我們是生活在記者走過的世界裏——哪裏有歌聲,哪裏就有動蕩,從世界經濟到人情冷暖。是記者的報道告訴了我們在我們視力之外的空間正在上演的真實故事,是小新聞構成了我們對這個大世界的感知。
也正因為如此,當好“守弓人”就顯得更加重要。民國初年的著名記者黃遠生曾總結說,記者應該具備“四種能力”——思考、奔跑、傾聽和寫作。其實,壹個好的記者應該具備的遠不止這“四種能力”。首先,他應該是壹個正直的人,不畏權錢,敢於為民謀生,而不是在“封口費”下喪失職業操守。他也是壹個聖人,壹個知識淵博的人,像律師壹樣邏輯縝密,像偵探壹樣不放過任何線索。他還得懂哲學,通過事件洞察人生。而這壹切,必須建立在他有壹個健康的身體,能吃苦,能奔波的基礎上,因為突如其來的消息,決定了記者“要麽是在采集新聞,要麽是在采集新聞的路上”。
或許,柳永說得更好,“壹顆溫暖的心,壹雙冰冷的眼,壹雙勤快的手,兩條腿的忙碌,壹種自由的精神境界”,我們都需要這樣的人生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