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營改增後工程造價怎麽算?

營改增後工程造價怎麽算?

營改增後項目成本計算的難點不在計算,而在於如何預測和把握能抵扣多少可抵扣進項稅。形象的說:“采購的時候什麽價格能拿到什麽樣的發票”。工程造價是以人、料、機成本為基礎,加上管理費和利潤,最後加上營業稅金及附加。其中,人才機成本是行業標準、市場情況和個人經驗的綜合,管理費、利潤率、風險基金是內心預期。營業稅呢?“3.41%”即使很多人不知道這個3.41%是怎麽來的。

所以,在營改增之前,壹個高級項目經理可以非常準確地在腦子裏估算出壹個簡單項目的成本。例如,壹個土方工程量為100立方米,人工、材料、機械費用分別為50、20、10。那麽,費用是8000元。加上30%的管理費和20%的利潤,不考慮風險因素,合計1.2萬元。

營業稅及附加= 12000×3.41% = 409.5元。

因此,最終工程造價為12409.5元。

甲方和投標人均可根據自己對工作量、成本、管理費率、利潤率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工程造價。

營改增後,就沒那麽簡單了。

根本原因是增值稅是“價外稅”,稅在價格之外。為了形成正確的成本,首先要把“可抵扣增值稅”從價格中“掰”出來。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調整財稅36號文(建辦b[2065 438+06]4號文)之前工程造價計算方法的通知。這份以辦公廳而非工信部名義發布的通知,對工程造價進行了非常籠統的指導,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步驟:

①先計算不含可抵扣增值稅的成本。

(2)在它的基礎上,加上管理費和利潤等提升資金。

③乘以111%。

從而得出增值稅環境下整個項目的成本。順便可以看出,在住建部辦公廳看來,未來的工程造價是含稅的,有可抵扣的增值稅。

這個方法幾乎是紙上談兵,因為什麽是“可抵扣增值稅”?這不是皺著眉頭就能算出來的。

對於上面例子中的項目經理,8000元的人才機成本可以抵扣多少增值稅?不可能要求任何人任何事,壹切只能靠自己“估計”。問題是,不跟供應商討價還價是無法預估的。

以商業組合為例。有按照3%開發票的,也有按照17%開發票的。不開發票的就不討論了。千萬不要從同壹個人手裏買,抵扣的增值稅不壹樣。壹般來說,對於購買者來說,考慮到城市建設和教育因素,17%特價票報價10000的成本和3%特價票報價8660的成本相差無幾。

而增值稅並不能通過取得專用發票來抵扣,進項抵扣對資金流和發票流的要求也必須考慮,這顯然對項目經理的知識提出了新的考驗。

為了迎接營改增,項目經理必須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據說供應商想開特價票壹般都會要求“加價”。假設經過壹番討價還價,項目經理發現上例中人力資源機的成本變成了8 500元,加上50%的總提升費,含稅成本變成了:8500×150% = 12750元。

同時,項目經理還必須估算出可以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疊上“稅額”壹欄的總金額。比如300元,妳掰壹掰,稅前成本就出來了:12750元-300元= 12450元。

現在,我們應該設法加上城建稅和教育費。假設稅率為10%,這個項目引起的額外稅收可以表示為壹個等式。

((12450+附加稅)×11%-300)×10% =附加稅。

解這個方程需要小學四年級的知識,附加稅=108元。

所以,最終的項目成本出來了:

工程造價=(12450+108)×(1+11%)= 13939元。

很難,對吧?

營改增後項目成本計算的難點不在計算,而在於如何預測和把握能抵扣多少可抵扣進項稅。形象的說:“采購的時候什麽價格能拿到什麽樣的發票”。

營改增後,水泥、碎石、鋼筋、機械的價格肯定會有變化。營改增後,能取得多少抵扣的增值稅發票,肯定充滿變數。那麽,以什麽價格出價呢?以什麽價格出價?這就需要大家——建材供應商、建築商、甲方——壹起摸著石頭過河。

總公司的會計站在河邊,看著他們摸著石頭,特別關註項目專用發票的取得,甚至出臺各種制度,強制他們在采購項目時取得專用發票。其實沒必要這麽做。業務上的事情還得交給商人,財務部門要做好,這才是正確的控制。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