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生活節奏多忙多快,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都離不開與他人的交流。工作中的問題討論,部門之間的交流,同事之間的閑聊,都是在和別人說話。妳說話的時候能認真聽嗎?我想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沒有”。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告訴我們,在表達個人觀點之前,妳應該先了解他人。溝通需要技巧;技巧要有原則;原則是溝通的基礎;基礎是共情傾聽,知己知彼才是有效溝通。
現在的人,除了物質,最大的生存需求來自心理,就是被理解,被肯定,被認可,被欣賞。如何才能認識自己?
?01.共情傾聽
?共情傾聽是以理解為目的的傾聽,要求聽者站在說話者的角度理解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感受。
溝通中傾聽的五個常見層次:
?第壹,充耳不聞(根本不聽別人說話)
二、假裝(是的,嗯!沒錯!)
?第三,選擇性接收(只聽妳認為有用的)
四、集中註意力(努力聽清每壹個字)五、共情傾聽,即傾聽的最高境界(站在對方的角度,用心感受對方的發言)
同事小張是個急性子。每次和她說話她都很害怕,因為她從來不聽完別人的發言,開始打斷別人,斷章取義的回復。她說話很快,中間很少有停頓,所以很難打斷和解釋。這就像和她打架壹樣。
昨天我去和她核對數據,只是說:“妳昨天送我的手表有問題,我們換壹個吧。”她馬上說:“不可能,我查過了,數據必須準確。妳壹定是弄錯了。請妳自己想清楚問題再來找我。”趁她還在喘氣,我趕緊說:“不是妳的數據錯了,要調整順序。”她是典型的聾子+選擇性聽力。
02.聽後的四個自傳式反應
?壹、價值判斷——只接受或不接受別人的意見。
二、刨根問底——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去探究別人的隱私。
?第三,做壹個好老師——用自己的經歷提供建議。
四、自以為是——根據自己的行為和動機來衡量他人的行為和動機。
同事玲玲買了壹件她喜歡了很久的外套。快遞壹到,她就迫不及待地打開包裹,來到衛生間試穿衣服。當小昭看到它時,她馬上說:“玲玲,這件外套很好。是哪個店的?”多少錢?玲玲不高興,沒有接話。小昭繼續問:“快告訴價格?我也去看看。”玲玲擦著臉說,只聽小昭看著手機說:“哎呀!妳買的很貴啊”,詢問的回應讓氣氛瞬間尷尬。
03.有效溝通
小郝看出氣氛不對,馬上出來解圍,進行有效溝通。
?第壹階段是重復那句話:新外套好看嗎?
第二階段補充說明:網購方便,大衣很適合妳的身材和膚色,氣質很棒。
第三階段,我把個人感受考慮進去:看到妳的大衣就想買壹件,下個月發工資就找妳要鏈接,所以壹定要入手壹件。
?第四個階段是解釋,還要帶著感情,幫助對方了解自己,敢於表達:如果妳穿著這件外套走在街上,妳壹定會有很高的回頭率。
玲玲臉上露出了笑容,說:“小浩,這件大衣真的好看嗎?”小昭說我買的太貴了。"小郝說:"大衣真好看,價格跟質量和渠道有關。我就是喜歡。"
小昭和小浩對玲玲買外套的不同反應,從玲玲的反應可以看出,哪種方式更令人愉快,更願意和妳說話。
每個人都渴望壹個知心朋友,心情不好的時候最需要別人的理解。古希臘人有壹個經典的哲學觀,就是道德第壹,情感第二,理性第三。三個字體現了讓別人理解自己,有效表達自己的本質。認識自己是人實現共贏的第壹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