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車(1632~1705),湖南邵陽人,字雙亭,號和田。康熙陳佳進士,官至兵部授事。康熙二年(1663年),隨弟皖北參加湖廣鄉試,1664中進士,選了庶吉士。
節選自《旋律的啟示》
天高雲淡,劍彎對弓。半溪綠,千樹紅。野渡燕穿柳雨,香塘魚隨風戲。
解釋:
天蒼茫,陽光暖暖,劍對弓,淺溪清碧,萬樹叢林,五彩繽紛。鄉村渡口,楊柳青青,燕子從柔軟纖細的枝頭飛過,就像在雨中飛翔。綠色的池塘裏,嬌嫩的荷花隨風起舞,魚兒在荷葉下歡快地遊動。
擴展數據:
《節奏的啟蒙》是壹部訓練兒童應對和掌握韻律的啟蒙讀物。按韻分,包括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壹字對,音韻和諧朗朗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匯、修辭的訓練。
從單字到多字,讀起來像唱歌。與其他三字、四字句式相比,更具吸引力。這類讀物在啟蒙讀物中獨樹壹幟,經久不衰。明清以來的《尋夢駢句》、《裏翁對韻》等書都是這樣寫的,並廣為流傳。
詩詞楹聯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學形式,兩千多年來代代相傳,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古代,這種文學素養的培養是從私塾中的童年開始的,對聲調、音律、格律都有嚴格的要求。因此,壹些關於性情的著作應運而生,其中清代康熙時期車的《性情開悟》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壹部。
今天我們用的是清代光緒貴妃年間魏朝君在成都收藏的《墨更堂》版本,約1883。其封面標題為《旋律啟蒙》,內頁標題為《旋律啟蒙概要》。作者的題目是《聶希敏《衡山之峰》、車《韶陵雙亭》和《湘潭下大觀鳳江筆記》校訂》。
這本書既然叫《總結》,自然只會摘錄節奏啟蒙中最重要的部分。分為上下兩卷,只有30個韻腳(也就是大部分格律詩用的韻腳)。顯然,這是對朱明所寫的前兩卷的總結,並在此基礎上做了壹些作者認為必要的修改和修訂。
百度百科-氣質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