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學院前臨盤龍河,背依西華山。校園風景獨特,樹木蔥郁,花卉眾多,生態優美。是壹個很好的育人園地。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文山人民大學,1958建校,但壹年後因故關閉。1977經雲南省教育廳批準,文山師範學院附屬文山師範學校,1984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文山師範學院。楚圖南先生寫的校名。2009年,經教育部批準,文山師範學院升格為文山學院。學院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凝聚了“博斯審問、正念、奉獻”的校訓,“疑古思今、實事求是”的學風和“言傳身教、千方百計”的教學風格。
學院現有在職教職工4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近300人,教授14人,副教授80人,碩士以上學歷教師100余人。學院占地720畝,建築面積654.38+0.7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價值近3000萬元,固定資產價值2億多元,圖書資料50多萬冊,各類報刊雜誌800多種。校園網覆蓋全校,學院現代化、多功能、開放的信息資源平臺初步形成。
學院設有中文、政治歷史、數學、生物化學、音樂、美術、外語、體育、計算機、初等教育、社會科學研究等11教學部,開設漢語言文學、歷史、數學與應用數學、食品科學與工程、思想政治教育、美術、物理、化學、生物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所有專業面向雲南所有城市和四川、重慶、廣西、貴州、湖南、湖北、河南、河北、江西、山西、甘肅、安徽、黑龍江、廣東、福建、海南等16個省、市、自治區開放。該學院有5000多名各級各類的全日制學生。1999試行學分制,學生實現了自主選擇時間、教師和課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2005年,學院接受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評估結果排名在雲南省同類院校中位居前列。
學院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為重點,不斷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向社會輸送全日制普通高校畢業生近2萬人,成人高校畢業生6000余人,培訓中小學教師和各類人員3萬余人。他們大多已成為雲南基礎教育、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自2002年以來,我院畢業生就業率壹直保持在95%以上,居雲南省同類院校之首。
學院壹直堅持辦學理念,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中國科學院院士被聘為學院名譽院長,盛忠國、程、楚澤涵等壹批著名藝術家和學者被聘為客座教授。與美國、泰國、新加坡、越南等國的大學和科研機構簽訂了互派留學生、訪問學者和對外學術文化交流的友好合作協議。學校常年聘請來自英國、美國、法國、比利時、澳大利亞、越南的外籍教師授課。學院還從歐洲、美國和越南招收了60多名外國學生在學校學習。
學院始終堅持教學科研並舉的理念,緊緊依托文山生物資源開發研究中心和文山民族學院兩個科研機構,全面推進學院的學術和科研工作。學院承擔國家、省、州、校級科研項目10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3000余篇,獨立完成和主編專著、教材100余部。我們擁有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期刊《文山學院學報》和面向全國公開發行的《文山學院報》,以營造和活躍學院的學術氛圍,進壹步促進學院的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
目前,文山大學正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步伐,加大學科、專業、課程建設力度,進壹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努力將其建設成為立足文山、面向雲南、為當地培養合格教師和實用人才的多學科本科院校,成為促進滇東南基礎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基地和科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