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原值繳納的房產稅=房屋原值*(1-扣除比例)*1.2%。扣除比例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自行確定。
契稅有兩種:1.5%和3%。契稅的稅率是根據房屋是否為普通房屋來確定的。普通住宅的界定標準是:住宅小區容積率在1.0(含)以上,單體建築面積在140(含)平方米以下,實際成交價格在65438+同級別土地上房屋平均成交價格的0.2倍以下。
滿足這三個條件的房屋均為普通住房,享受1.5%的優惠稅率,非普通住房按3%的稅率征收契稅。
增值稅可以征,也可以不征。轉讓個人購買2年以下普通住房的,業主繳納(全款÷1.05)×5.6%;不滿2年的非普通住宅,業主繳納(全款÷1.05%)×5.6%;超過2年的普通住宅,不需要交這個稅;已竣工2年的非普通住宅,業主繳納(差額÷1.05)×5.6%。
有兩種稅:20%和1%。根據地稅局現行政策,不能提供房屋原值的,按照納稅人住房轉讓收入的1%核定應納個人所得稅。
擴展數據:
房地產稅和個人所得稅怎麽改革?財政部部長肖捷近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上撰文回答了上述問題。這篇題為《加快建立現代金融制度》的文章描繪了十九大後的財稅改革藍圖。
樓市問題壹直是民生焦點,房地產稅問題更是焦點中的焦點。在房地產稅方面,肖捷首先提出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推進房地產稅的立法和實施。對工商不動產和個人住房按評估價值征收房地產稅,適當降低建設和交易環節稅收負擔,逐步建立完善的現代房地產稅制。
如何厘清“房產稅”與“房價”的關系,成為壹個積極的話題,民間和政府都有激烈的討論。民間討論的核心話題是房地產稅會對當前的樓市和房價產生什麽影響。政府需要通過稅制改革來完成對房地產市場的預期管理。
在此之前,業內對* * * *達成諒解,首次明確了基於評估值的計稅。如何估值,目前還沒有定論。按理說,房屋的評估價值應該是房屋的市場價值,而不是房屋的原值,也就是購買時的價格。但由於近年來房價上漲過快,最終評估值很可能推高稅收成本。
近十年來,住房市場化開啟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大牛市。長期以來,壹線城市和部分熱門二線城市都有相當大的人口凈流入;人去哪裏,錢就去哪裏,這些城市吸引了大量的M2資金積極流動。再加上大城市土地供應緊張,這些城市的房價壹直堅挺。
有專家建議,房屋評估價值應以市場價值為基礎,適當低於市場價值,同時保持壹定時間的穩定性。如果房子被高估,房地產稅征收能否給予優惠成為新的探索方向。
估價收稅能否成為有效的“量化標準”,與每個納稅人息息相關。由於房地產稅的傳言甚囂塵上,關於房地產稅的討論也是異常細致,甚至具體到每戶多少平米,每戶多少套房,什麽樣的人去嘗試,不同的城市可能有不同的稅率,這也與肖捷“分步授權”的說法不謀而合。
無論問題如何討論,主流輿論私下都隱藏著壹種焦慮。最普遍的擔憂是,房地產稅會形成新的稅負,同時會造成相當壹部分中產階級財富流失。所以對第壹次明確估價收稅非常敏感。
圍繞房地產稅的焦慮和誤解,很容易扭曲制度設計的初衷。房地產稅旨在改善之前相對混亂的稅制,通過規範稅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2015以來,中央大力推進不動產登記制度,目的是最終規範稅制。
重申頂層設計首先要澄清市場和民眾之間的誤解。更重要的是,如此重要的財稅政策的設計應該更加謹慎,前期要做好理論合作和實地調研。
目前在幾個城市試點的“房地產稅”並不是真正的房地產稅,效果並不理想,說明其與中國實際情況的匹配度可能不高。目前,房地產稅落地的預期越來越強烈,是這次重點稅改完成制度設計初衷的關鍵時刻。
人民網-如何合理評價房地產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