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調研後如何寫出關鍵問題的解決方案?
-會診日記5作者:張國祥2010-7-30雖然我的檢查診斷報告極其簡單,但不代表我的檢查診斷報告沒有內容。我就是不想按套路出牌,胡說八道。不要什麽企業簡介,行業分析,經驗做參考。我只想要企業負責人感興趣的東西。比如,調研結束後,企業管理中關鍵問題的解決是他們最關心的話題。這也是前期調研必須首先提供給企業的重要文件之壹(其次是項目實施進度計劃,另文介紹)。那麽對於企業管理中的關鍵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在調研後寫出解決方案草案呢?張國祥老師認為應該遵循以下步驟:1。對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的描述。第二,從調查診斷書中提煉出存在問題的結論。三、應重點解決的主要問題和措施。四、逐項列舉主要措施能解決的問題,解決的途徑和方法,要達到的目的。五、解決問題需要企業的意識和合作。第四項是整個方案草案的主體。往往有幾個關鍵問題要解決,所以分幾個部分寫。既然說的是重點問題,就不會太多。通常情況下,我們會選擇三到五個最重要、影響最大、改變後可能產生顯著效果的問題。有規律可循嗎?答案是肯定的。比如,民營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有:決策無序、結構混亂、崗位虛名、職責不清、工作不規範、工作流程混亂、監督不力或根本缺失、考核正規或沒有、薪酬不系統或內部嚴重不公或外部缺乏競爭力、企業文化頹廢落後、制度空白多、表現形式多樣等。如果調查診斷準確,選定的關鍵問題就不會出錯。如果妳了解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相信會很容易給出處理方案。如果說調查診斷報告是藥方,那麽關鍵問題的解決方案草案就相當於手術實施方案草案。企業壹旦批準了,就必須照此執行。如果硬要定義這個的量,我個人認為只有在三五千字或者壹萬字以內,才能說清楚。還要不厭其煩地講,廢話連篇,不僅要把措施和方案講清楚,還要讓企業明白,下決心配合。這是壹個合格的計劃。準則是,企業將計劃草案中的“草案”二字去掉,以“某公司管理問題關鍵解決方案”的名義下發文件,要求公司配合全公司實施——這才是成功的關鍵問題解決方案。幸運的是,我的關鍵問題解決方案草案被采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