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它的飛速進步讓很多兄弟嫉妒。地處九省通衢的武漢,水陸交通發達。時代要求政治家們關註眼前的成就。所以湖北會偏向工科院校的國學,而忽視武漢大學。以湖北的實力和教育部部長對國學的熟悉,自然支持湖北進入中國大陸前五的大學。
3上海財經大學——上海的發展定位是未來世界的金融中心之壹。所以它的人才供給不可能是同壹個城市的復旦和交大。建國以來,來自上海的幹部遍布中央和地方。因此,這所大學未來將是中國金融人才的搖籃,其校友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2000年復旦不合並是壹個很大的錯誤。
哈爾濱工程大學——隨著軍民用船市場的擴大,實力和知名度將大幅上升。但是,把校名改得不倫不類,是壹大敗筆。
5中山大學——給人的印象是靠金錢養活的,但其廣泛的知名度、眾多的校友和完備的學科是其輝煌的資源。再加上地處廣州改革開放前沿,未來騰飛是毫無疑問的。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僅次於著名的西軍大學的壹所相對袖珍的大學。其紮實的學科基礎和學生在高科技領域的就業熱度,讓同城的交大、西工大的電子類專業都沈寂了下來。隨著電子科學的飛速發展,西電的名氣指日可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將大大增加其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投資。只有這樣,北航才會有美好的未來。
8蘭州交通大學-蘭州鐵道學院的更名引起了中國大陸四所交通大學的討論。其實換到蘭州交通大學是有壹定基礎的。否則教育部不會再增加壹所交大。由於地理位置偏遠,藍嬌壹直默默無聞,但其鐵路運輸專業卻和北師大、西南交大壹樣實力雄厚。隨著西部大開發,國家壹定會在鐵路建設方面取得巨大成就,這也成為蘭州-嬌嬌的地理優勢。蘭州-嬌嬌很容易中標,擴大影響力,在未來的鐵路建設中賺大錢。可惜在公路交通方面沒有什麽建樹,以後要重視這方面的學科建設,成為真正的“交通”大學。
9吉林大學——新吉林大學繼承了原吉林大學的生物、計算數學等強勢專業,融合了其他三所大學的特色學科,牢牢占據了東北地區綜合性大學的前茅。可惜地方太窮,不能像廣東那樣慷慨資助中山大學。但是吉林大學的領導都是下了很大功夫辦學的,辦學思路很清晰。具有自身特色的吉林大學出現在全國高校的陣營中並不奇怪。
10中南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壹樣,進步很快。湖南文風深厚,經濟實力提升很快,支持壹下不是問題。它在青年學生中的名氣越來越大,這種無形資源是它進入壹流大學的重要資產,是很多學校望塵莫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