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鄧艾和鄧芝的資料
鄧騭,字“苗”,蜀漢重臣。早年依附劉璋,劉備來川投敵。和他談過之後,劉備非常看重鄧騭的能力,當即封鄧騭為廣漢太守。劉備死後,諸葛亮派鄧芝過河與東吳結盟。鄧芝不畏強大阻力,向吳王孫權說明了蜀主的結盟誠意。孫權大為信服,說:“天下若太平,我與蜀主平分天下。”鄧芝直言:“天無二日,地無二王。如果世界真的和平了,那也是我們兩國各自為政,互相爭鬥的時候了。”孫權笑曰:“汝誠財邪矣!”孫權在給諸葛亮的信中說:“兩國只有鄧芝。”鄧芝跟隨諸葛亮北伐。諸葛亮死後,升任前軍師、將軍,這個職位甚至比關羽還高。隨後,鄧騭出任江州巡撫,這在各個方向都是很大的影響。251年,鄧騭病死,官至將軍,節度。鄧艾,名字叫石仔,是魏國後期為數不多的將領之壹。他壹生都喜歡偷襲。“走私陰平”那壹仗打得相當不錯,是他最成功的壹次偷襲,也是歷史上非常成功的壹次偷襲。當鄧艾和魏的另壹位將軍鐘會壹起攻打蜀國時,發生了壹個插曲:鐘會想獨占功勞,於是不顧鄧艾,自己攻打劍閣。鄧艾知道了,就去攻陰平。而他之前也曾把自己的想法告訴過鐘會,鐘會只是表面上同意,稱這個計劃是聰明的計劃。在幕後,這個計劃很難成功:尹平地區是壹個以高山聞名的“死亡地帶”,沒有人認為它可以從那裏出去,更不用說攻城了。而鄧艾想要有壹些意想不到的驚喜。於是選了三萬精兵,直奔陰平。鐘會嘲笑鄧艾沒有智慧。鄧艾沿途下到六個村子,每個村子都有三千人把守。他是怎麽來的?原來他讓三萬人帶開山工具,鑿過去。不是很難,因為壹次只刻壹座山。但是到了壹個叫“摩天嶺”的山上,只能哭笑不得,因為這裏挖不到!而且山那麽高,怎麽過?不能進,也不能退。但鄧艾堅持要去。鑿子不管用,所以我決定爬過去。接著,壹場大規模的登山行動開始了。到了山頂,鄧艾壹馬當先,裹著氈子從山上滾了下來。於是,士兵們模仿他,用毛氈裹住自己,“撲通、撲通”壹個個滾了下來。那些沒有感覺到的用繩子綁在樹上,滑了下來。兵臨城下,鄧艾下令前進!攻打江油城!因為江油城的管理員只對主幹道有戒心,不把陰平小路列在“防禦表”裏,這讓鄧艾覺得值得慶賀。然後,他們很輕松地拿下了江油城。現在準備進攻阜城。府城府尹連仗都沒打,就跟江油府尹壹樣,幹脆投降了。鄧艾看了壹份江油府尹贈送的地圖,意識到僅僅鎮守府城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而且,他自己的性命也可能岌岌可危——因為蜀軍大將姜維隨時會帶兵取他性命。當時沒有手機,也不知道他什麽時候來。退了就前功盡棄,只能往前走。但是鄧艾兩次出兵攻綿竹,都是大敗!鄧艾看到努力失敗,卻又心軟了。他寫了壹封信給打敗他兩次的蜀國將軍諸葛瞻。信是讓諸葛瞻投降的,也說了壹些蜀國的壞話。妳大概知道後面發生了什麽——諸葛瞻撕毀書信,斬首使者。古人雲:兩國交戰,非欲使之。而諸葛瞻斬了使者,決心要戰——要戰,別跟老子廢話!鄧艾也知道——打仗,誰怕誰!姜還是辣的,諸葛瞻被鄧艾打得很慘。無奈之下,他回到了綿竹。鄧艾下令攻城。於是,魏軍包圍了綿竹,仿佛連壹只麻雀都飛不進來。諸葛瞻派彭分兵到求援。然而,過了很久,援軍還是沒到,諸葛瞻等不下去了,下令決壹死戰。結果很慘——蜀軍全軍覆沒,諸葛瞻戰死。後來鄧艾壹氣之下拿下了成都。這也意味著舒在劫難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