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80,18,趙樸初居士第二次探訪靈巖山寺。鑒於“文革”對寺廟的影響,後繼無人,明學法師主動提出創辦僧伽教育,培養僧侶人才,並向樸老請示。樸老表示大力支持,並親自起草並題寫了“中國佛學院靈巖山分院”的校名。經過籌備,中國佛學院靈巖山分院於1980 65438+2月10正式開業。明學法師作為佛學院常務副院長,始終把修道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從佛學院招生到僧人畢業,他嚴格控制每壹個環節。他說:“如果壹個和尚沒有堅定的信仰,他學到的知識越多,對佛教就越不利。”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些人沒有堅定的信念。他們上佛學院只註重學習知識,不守戒律。或者他們借用佛學院作為學習知識的跳板,離開寺廟走向社會謀生。所以他特別強調,入道出家的首要條件是要有堅定的信仰,堅定的道心,嚴守戒律。在此基礎上,經過佛學院的進壹步學習,將來有可能成為佛學的頂梁柱,延續佛學的智慧!
為此,薛明大師以“學行合壹,學僧的生活是叢林”為辦學宗旨,堅持從天臺學道,回歸凈土,編寫了《印制大師的鈔票》作為教材之壹。要求每壹個和尚都要事業並重,勤修三業,吃素,出家,單身。任何犯罪的人都將被開除。和尚每天參加早晚課,上下午兩餐,周六下午參加公益工作。學院每年秋季比其他學院提前20多天開學,讓修士們可以自己照顧自己。從臘月初壹到二十壹,僧人還必須參加二十壹天的密集佛七。
佛學院成立21年了,培養了很多德才兼備的人才。* * *有360畢業生分配到各地從事法律事務,其樂融融,情意綿綿。他們有的擔任中國佛教的助理理事、常務理事,地方佛教協會的會長、秘書長,有的擔任寺院住持、舍監或佛學院院長,有的赴美國、英國、新加坡、菲律賓、加拿大、澳大利亞、香港等國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