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們都去死吧!”劉樺(化名)強行帶兒子去看心理醫生。在被診斷患有抑郁癥後,她的兒子拒絕接受治療。回家後,她收到了兒子隔著門發來的微信,然後把她和老公拉黑了。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壹點聲音都沒有,除了每天點外賣的時候收到壹條短信提醒我他還活著...
兒子從小聰明懂事,不缺吃不缺穿。他為他的孩子安排了壹切。他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母親,可是和兒子共處壹室,卻仿佛隔了十萬八千裏。劉樺完全絕望了。
孩子的生存和毀滅都在父母的掌握之中。劉樺想過放棄,但他的心總是不甘心。為什麽我兒子會抑郁?怎麽救我兒子?這對於很多抑郁癥孩子的家長來說也是非常費解的。
在我與劉樺的深入磋商中,我發現了壹些問題。兒子是公公婆婆帶大的,婆媳關系很差。即使最終和好,劉樺也從不回避在孩子面前指責丈夫,希望孩子知道他的父親是個什麽樣的人,這給了他們很大的不安全感。
而他們相對富裕,可以給孩子壹切物質上的滿足,卻很少花時間陪伴兒子。然而,劉樺對孩子的學習問題有自己的“心眼”。孩子成績好的時候,從來不鼓勵表揚孩子,怕孩子驕傲。孩子成績不好,就批評指責。
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被消磨殆盡,孩子的精力總是疲於應付母親的情緒。他怎麽會有心思安心學習呢?這種惡性循環讓兒子看不到希望,最終導致抑郁癥。
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目前有3000萬兒童面臨抑郁癥,其中不乏“抑郁癥”患者。
在我們接到的大量案例中,家庭環境和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是導致孩子抑郁的主要原因之壹。突破父母太難了。孩子說不能和父母溝通,父母卻說不聽他們怎麽和孩子溝通。疲憊的孩子放棄交流,父母卻給他們貼上“抑郁”的標簽。
父母就像壹個花盆,孩子就是花盆裏的樹苗。
樹苗壹天天長大,營養需求增加。根試圖突破花盆的局限,吸收大地的養分,但家長卻說孩子叛逆!
父母對孩子的束縛已經嚴重影響了孩子的成長,樹苗開始枯萎,但父母以為樹苗有問題,各種施肥、澆水、松土、噴藥,卻不知道肥沃的土地是樹苗茁壯成長的基礎!
這就是為什麽很多患抑郁癥的人通過藥物治療容易復發,還沒有找到抑郁癥的根本原因。當他們再次回到導致他抑郁的環境時,抑郁又回來了。
在我的案例中,絕大多數孩子拒絕去看心理醫生或接受藥物治療,在糟糕的親子關系下,孩子極度拒絕父母這樣做。
所有的心理治療,最終還是要回歸父母來拯救自己!
擺正與孩子的關系,與孩子劃清界限,根據成長規律給予孩子最低的心理營養,建立深厚的親子紐帶,進而影響孩子,帶領孩子走出困境,才是真正治愈孩子“抑郁癥”的靈丹妙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