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能車大賽由大賽秘書處設計並標準化。比賽流程包括理論設計、實際生產、整車調試、現場比賽等環節。要求學生組成團隊,共同努力,初步了解壹個工程研發項目從設計到實施的全過程。競賽具有科學性、趣味性和觀賞性。是壹場汽車電子發展迅速、前景廣闊的創意大賽,涵蓋自動控制、模式識別、傳感技術、電子、電氣、計算機、機械、汽車等領域。競賽規則透明,評審標準客觀,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努力朝著健康、普遍、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大賽由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作為協辦單位,得到了教育部相關領導、飛思卡爾公司領導和各高校師生的高度評價,現已發展成為由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近300所高校廣泛參與的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大賽。2008年起,被教育部批準列入國家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教〔2007〕30號)科技人文類競賽項目之壹。
全國大學生智能車大賽原則上由國內(含港澳地區)設有自動化專業的高校參加。首先,比賽將進行報名和各賽區預賽,各賽區的優勝隊伍將參加全國總決賽。每屆比賽根據參賽隊伍和選手情況,分別設置光電組、攝像組、電磁組、創意組等多個競賽組。每個學校可以根據比賽規則從不同的組中挑選隊伍。全國大學生智能車大賽的組織運作模式實行“政府倡導、專家贊助、學生為主體、社會參與”的16字方針,充分調動參與各方的積極性。
壹般在每年的6月,5438+10月公布下壹年度大學生智能車大賽的題目和組織機構,接受申請。次年3月進行相關技術培訓,7月進行分區域比賽,8月進行全國總決賽。
“飛思卡爾杯”全國大學生智能車大賽是在指定的模型車平臺上,以飛思卡爾半導體的8位和16位微控制器為核心控制模塊,添加路面傳感器、電機驅動電路並編寫相應的軟件,按照指定的路線行駛,以最短的完成時間為獲勝者。因此大賽涵蓋了控制、模式識別、傳感技術、電子、電氣、計算機、機械等多個學科。
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大賽由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協辦。自2006年首次舉辦以來,已成功舉辦九屆。受到了教育部吳副部長、主任、科技司領導、飛思卡爾公司領導和各高校師生的高度贊揚。現已發展成為由30個省、市、自治區的200多所高校廣泛參與的全國大學生智能車大賽。2008年第三次被教育部批準列入國家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九大科技人文競賽之壹(高〔2007〕30號文件,附件2),2009年被邀請申請列入國家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