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哪個宮殿是金殿?
太和殿。金鑾殿,俗稱太和殿,屬於北京紫禁城三大殿之壹。它是皇帝登基和舉行盛大儀式的地方。建於明朝第三任皇帝永樂十八年(1420)。金殿原名“奉天殿”,嘉靖四十壹年(1562)更名為“皇殿”。“內廷”壹直使用到清順治二年(1645)才改名為“太和殿”。
太和殿屋頂上的裝飾與全國許多宮殿屋頂上的裝飾不同。最明顯的地方是太和殿屋頂主脊和叉脊(又稱“豎脊”)上的裝飾。不僅用黃色琉璃瓦做的裝飾,大廳屋頂的叉脊獸也是唯壹壹個種類齊全的。
北京的“金殿”是世界上最高的重檐建築,兩層重檐上有四個豎脊(也叫“岔脊”),兩層重檐上有八個豎脊。每個豎脊上飾有不同形象的神仙和動物;在八個“豎脊”上,* * *飾有88個神仙和動物。但是每個脊上的裝飾都是壹樣的。
根據《清慧殿》中的記載,第壹個是“仙人乘風”,其次是龍、鳳、獅、天馬、海馬、小姑、賭魚、小姑、鬥牛、行為。對於這十種形象各異的動物,各有各的“來歷”。
建築特色:
“龍”是壹種能造雲造雨的神奇動物,是皇權的神聖象征。“鳳”屬於鳥中之王,取“鳳”也彰顯了帝王至上;“獅子”起源於佛教。據《通光錄》記載,“釋迦牟尼佛出世時,手指天空,作獅子吼:‘天地為唯壹’”;《辯》、《外物錄》載:“性忠者,見人打架不能直觸者,聞人說話不能直觸者”,是正義的象征;“大嫂”也是龍之壹。它既不是龍也不是獸,像獅子又像馬,因為它長得像獅子,被用作鎮獸。“水母”是海中的奇異動物,據說是造雲造雨、滅火防災的“專家”;“鬥牛”是古代傳說中龍的壹種,是消災的吉祥動物。
宮中豎脊獸的裝飾有嚴格的等級差別。只有“金色大廳”頂上的豎脊獸是全部可用的。“中和殿”有七種,“保和殿”有九種。其他宮殿的豎脊上雖有動物,但都要逐級減少。
金色大廳的由來:
故宮和清代故宮的太和殿,常被稱為“金拋殿”。然而,金拋殿的起源是唐朝長安的大明宮。但是,這裏的金殿並不是皇宮中最重要的正殿,也不是皇帝處理政務最重要的地方。
金殿位於大明宮太液池南面,地勢高爽。寺旁有金坡,與林德殿、翰林院相鄰。《子順宗永貞元年》上傳:“蒼忽召翰林學士鄭_、魏慈公等人至金鑾殿。”宋代史學家胡三省引用宋代程大昌的《路鏞》說:“登坡金道者,為龍首山之枝,起於地而登坡者,亦失也。上面有壹座廟,叫金王殿。”寺廟附近有個斜坡,叫金鑾坡。因為毗鄰大明宮西邊的翰林院,金禧堂是文人等待皇帝詔書響應的地方,所以很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