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目標分為兩個階段。2011-2015期間主要完善綜合交通基礎設施,提出“1641”布局:完善壹條低碳交通通道(即完善漢江航運主航道,西接陜西,串聯十堰、襄陽、襄陽)。形成六條快速運輸通道(即孝感經武漢至鹹寧、隨州至嶽陽、襄陽至荊州、十堰至宜昌、武漢至十堰、武漢至宜昌);建設4個綜合交通樞紐(即把武漢建成國家綜合交通樞紐,襄陽、十堰、荊門建成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建設交通支撐系統(即建設漢江流域綜合交通信息系統)。到2015,水路、高速公路、快速鐵路、航空等四位壹體的沿江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建成,港口輻射和吞吐能力顯著提高,倉儲、物流和航運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實現構建漢江交通物流體系的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成水利航運帶和綜合交通樞紐,漢江率先“暢通”。
截至2013年5月,漢江流域綜合交通網絡總規模達到94225公裏(不含空中航線和城市道路),綜合交通網絡密度為150公裏/百平方公裏,綜合交通網絡初具規模。航運方面,漢江流域內河航道裏程達到2595公裏,其中漢江幹流航道867公裏。公路方面,漢江流域已建成京港澳、隨嶽等“三縱三橫”高速公路骨架網,通達除神農架林區以外的區域所有城市,公路等級和服務能力大幅提升。鐵路方面,漢江流域鐵路總裏程為1170 km,路網密度為1.86 km/100 km2。航空方面,漢江流域現有的襄陽劉集機場是湖北省“壹主三輔”四大機場之壹。襄陽機場正按照4D標準進行改造,神農架、武當山機場前期工作加快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