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環墩鎮東、西王塘、草埠店三個大隊909戶3516人到連雲港市金平公社,19個大隊3968戶15813人在縣城安置,其中環墩公社安置15個大隊,朱渡公社2個大隊458戶2074人,大嶺公社1大隊338戶,1221人。
因水庫攔蓄洪水涉及蘇魯兩省,15年9月至18年9月,17年,按照水庫防洪水位28.0米、水位26.0米的設計要求,由水電部主持,兩省達成《石梁河水庫蓄水移民工作會議紀要》,確定臨時水位22.5米,並進行區劃。
6月1970,165438+10月11,兩省聯合向國務院提交了《石梁庫區行政區劃調整報告》。1971年4月26日,國務院批復,山東省臨沭縣防洪等級為28.0。贛榆縣移民人數為46982人,其中贛榆縣石門頭、東窩子、東朱畈、腰朱畈、李小婉二、三、四村6772人劃歸為歡墩公社。西朱畈、北辰壹、北辰二、小堡子、老古墩、長沙頭、東窯、鄭莊、陳楠、西山後、東山後劃入東海縣,隸屬石梁河公社,70年代末設立陳楠鄉。
到目前為止,庫區共有***48個村,16732戶,71270人。除了新建的村莊,他們中的壹些人定居在金平公社和金平磷礦,或者投奔到親戚朋友的村莊。
1971年,水庫汛期汛限水位擡高至23.5米,水位擡高至24.5米。贛榆縣歡墩鎮是庫區的北岸,全鎮30個村中有23個是石梁河水庫移民。其中東朱畈村、石門頭村被山東省納入1972。該鎮地廣人稀,土地貧瘠,工農業基礎薄弱。石梁庫區位於連雲港市西部,移民目的地基本位於相對地廣人稀的東部和東南部地區。風俗習慣和語言都與移民地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對於東海縣的移民來說,遷出地和遷入地的語言基本無法交流。贛榆縣土地資源比較緊張,移民和當地原住民爭奪土地資源。這些都使得移民的生活和經濟條件遠遠落後於當地土著。
以江西贛榆縣為例。2008年,贛榆縣農民人均純收入5212元,而移民平均只有1594元,全縣人均糧食684公斤,而移民只有432公斤。移民所擁有的土地資源水平也低於全縣平均水平:項目人均耕地、園地、林地、農田、水利用地1.650 . 150.080 . 18移民、1.20 0.030.02 0.03總的來說,移民安置點都是當地自然、交通條件較差的地區。東海縣東部的張灣、慈民、浦南是東海縣的主要安置區。這個地區地廣人稀。雖然爭奪土地資源的沖突比較小,但是當地的土壤和農耕傳統與原居住地有很大的不同,語言和習俗也與當地有很大的不同。
總的來說,政府並沒有對安置補貼進行過多的補償。此外,當移民搬到他們的居住地時,政府往往不再詢問他們的情況。所以移民初期的生活很艱難,基本都是靠自己的積蓄在移民的地方維持生活。再加上交通不便,沒有收入,移民的生存面臨很大威脅。因此,無論是贛榆還是東海,在移民初期,都有相當壹部分移民回到原居住地附近未被洪水淹沒的地區,或者投靠非庫區的親友。比如,原本搬到贛榆歡墩東嶺的竹茶網村民,因為在新區難以生存,不得不搬回水庫北岸未被淹沒的區域。2006年,國家決定對建國以來修建各種水利設施的移民進行補償。每年向庫區移民支付600元補償,為期20年。然而,對於這種遲到的補償,當地議會設置了相當多的條件,以減少獲得這種補償的人數。比如同樣是從鄰近山東嫁過來的同齡移民,可以在東海縣領取補償,但在贛榆沒有資格領取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