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點從宿州出發,5個小時後到達安徽績溪縣。午飯後,公共汽車把我們帶到了十字路口。從此,我開始了古徽杭路上的徒步旅行。
天氣多雲,氣溫下降了很多。我們還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穿著夾克和防風褲。但是登山的熱情依然不減。
在入口處的石碑上,我看到了汪國真送給徽杭古道的壹首詩:
“既然選擇了去遠方,我只在乎其中的艱辛。”
這句話也適用於現在的我們!
早上在車上查了壹下百度百科,得知始建於唐代,距今1000多年的徽杭古道,是繼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之後的中國第三大著名古道。
黃山市古稱徽州。由於地狹人密的生存缺陷,徽州人註定要向外界拓展自己的活力。早在東晉時期,徽州人就已經遠赴異鄉,在商場上下足了功夫。所以自古就有“無城無徽,無街無政績”的說法。
徽商從小生意做起,特別能吃苦,所以大多選擇坐船或者徒步旅行。壹代代徽州人販賣鹽、茶、山貨,走上了壹條充滿風霜的道路,徽杭古道就是其中之壹。
清代大商人胡雪巖年輕時曾攜自己沿古道入浙經商,艱難度日。
我們來到這裏,看到墻上記載的名人故事從徽杭古道走出,不禁感嘆:徽杭古道真的承載的不僅僅是壹條路,更是壹段歷史,壹種文化。
那段歷史,那種文化,因為徽州人不畏艱難,勇往直前,才被記錄下來,流傳下來。
細雨中,我們壹行人走在長長的石板路上。回首往事,曾經,壹代又壹代的徽州人從這裏經過,或懷揣夢想流浪,或榮歸故裏。這裏承載了多少人的夢想,這裏灑了多少人的汗水?現在,似乎還能感受到這段歷史的溫度和厚重。
想想現在的我們,也是壹樣。為了生存和發展,很多人也離開了家鄉和親人到大城市打拼。雖然交通已經突飛猛進的發展到萬裏,我們不必用腳步去丈量壹條路,但是為夢想而努力的精神需要我們用思想和行動去繼承和開拓另壹條更寬廣的路!
漫山遍野的楓樹,或許少了些飄逸,多了些隨性與灑脫。
到達今晚入住的酒店——逍遙驢。
這座山真的很幹凈,但是不是壹般的冷!
聽著溪水的聲音睡覺,期待明天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