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臺是中國“建築之鄉”,中國江北地區首個“噸糧縣”,北方“魚米之鄉”。早在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中國就出現了人類文明。
桓臺是清初詩人領袖王漁洋的故鄉。此外,元谷、王重光、王湘贛、王、徐燁等文人名士都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重要影響。桓臺縣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聯系點。
桓臺縣位於山東省中部偏北,淄博市北部。其地理坐標為北緯36° 51′50″-37° 06′00″,東經117° 50′00″-18° 65438。
地質學
桓臺縣位於新華夏第二隆起帶和第二沈降帶的結合部,以齊河-廣饒深大斷裂為界,位於北部華北坳陷(二級構造單元)濟陽坳陷(三級)的東南部。中南部位於泰山至沂山(三級)魯西隆起區(二級)茌平-淄博凹陷北端。中國地質發展史與山東中西部的地質歷史基本壹致,經歷了元古代以前的地槽階段、古生代的地臺階段、中生代的活化階段和新生代的新構造運動階段。
地形學
桓臺縣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略呈微波狀。南部是平緩的丘陵,中部是平原,北部是湖窪。緩崗占桓臺縣總面積的5.4%,平原占50.4%,窪地占44.2%。大寨溝以南地勢偏高,呈東西帶狀分布,三龍村以南最高海拔29.5米,地面坡度約為1/800。大寨溝以北至南幹渠以南,地勢平坦,海拔1810米,地面坡度約1/1500。南幹渠以北至小清河南岸,地勢較低,以馬踏湖為最低,海拔5.7米至6.8米,地面坡度在1/2500至1/3500之間。
氣候
桓臺縣地處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2.5℃,降水量587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