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長城鳳凰遺址在哪裏?

長城鳳凰遺址在哪裏?

長城鳳凰遺址是壹個文化旅遊景點,也是世界文化遺產。

長城鳳翔遺址

烽火臺又稱煙墩或烽火臺,是古代軍事觀察和通訊的前沿哨所,大多建在高山之巔或四川轉彎處。古代在邊境、關口、道路等處設立烽火臺,駐軍守衛,傳遞軍事情報,形成獨立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如果有敵情,晚上叫烽火,白天用狼糞混合煨煙(俗稱狼煙)叫烽火。煙、火、射的數量取決於來襲敵人的數量,讓千裏防線幾個小時就能知道敵人的消息。

臯蘭縣位於黃河北岸,歷史上是晉城的外障。縣城裏烽火臺很多,縱橫交錯,大同小異。目前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是明朝。高欄的烽火臺大多建在高山上,夯黃土,蓋布施,四周有防禦壕。烽火臺附近經常會有衛兵和守望者丟棄的碗、砂鍋等生活用品的碎片。

臯蘭縣的烽火臺壹般分為以下幾路。北路起於河北蘭州鹽場堡,經邵家塘至長川,再分不同路,以蔡家河、鹿角線、杭毛塔到達靖遠為壹路;長川、水富、王家溝、山子墩、吳敦、路征、永泰壹路;長川、文山、東灣、土龍川、王家灣、麻石面、郎家溝壹路。此外,沿黃河經過老爺廟、東嶺子、吉馬莊、薛家墩、趙樓溝墩。北格塔墩和米不老墩到榆中為壹路。縣城裏有50多座烽火臺,大部分是明代建築。其中,西岔鎮8個,黑石川鄉3個,石洞鄉10,水富鄉12,中和鎮8個,中心鄉5個,石川鎮4個。

臯蘭縣最早的烽火臺是米布洛頓烽火臺。建於漢代,位於榆中縣哈仙鄉東灣村東北約7公裏、接官亭村西北約5公裏處的石川鎮接官亭村大陰岔頂部。烽火臺東對應榆中縣東灣,西對應石川鎮北圪塔,北對應榆中縣蘆谷子溝烽火臺。烽火臺由黃土夯築而成,呈鬥狀,四周有障壁,長方形,長40米,寬30米,障壁殘高在0.5-2米之間,底寬1.5米。峰距屏障北端10米,墩高10米,頂5米見方,底10米見方,夯層厚約0.15米。

目前保存最完整的烽火臺有高陵子烽火臺和巖洞溝烽火臺。

高陵子烽火臺

位於水富鄉水富村臭蒿溝內,水富村東北7公裏,小泉溝西1.5公裏,中和鎮野馬溝南3公裏。它創建於唐末。這座烽火臺北接水富鄉的烽火臺,南接野馬溝烽火臺,東接蔡家河烽火臺,西接巖洞溝烽火臺。烽火臺建在高陵子山頂,用黃土夯實。形似水桶,高7米,頂部3米見方,底部10米見方。碼頭周圍有三層平坦的圓形臺階。每個站臺寬度約3米,坡度差約2.5米。第壹平臺周長約160米,第二平臺周長約193米,第三平臺周長約333米。

高陵子烽火臺是縣城最壯觀的壹座。如今,烽火臺的原貌依然存在於南方,北方因歲月而成了陡坡。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巖洞溝鳳翔

位於中和鎮豐登村(又名嚴明東溝)東北的高山上,東南距牟家溝1.5km,西距豐登村200m,北距236站150m。它建於明朝。這個碼頭東與野馬溝相連,東南與趙樓溝相連,西南與大敦溝相連。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巖洞溝烽火臺建在高山上,附近有兩個平臺。第壹階段平臺周長為200米,寬度為3米,比第二階段平臺低5米。第壹級平臺螺旋上升成為第二級平臺。該站周長130m,南側寬闊,面積約70m2。這可能是壹個前駐軍士兵的住所。烽火臺為黃土夯築,呈鬥狀,高10米,頂3米見方,底約10米見方,夯層厚度約0.1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