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在人才培養上的差異
(壹)生源的差異
目前高職院校的生源來自三個方面:壹是參加普通高考的學生,二是中等職業技術學院和職業高中招生的學生,三是初中畢業的學生;通識教育的學生通常是在校的高中畢業生。
(二)培養目標的差異
普通教育主要培養研究型、探索型人才和設計型人才,職業教育主要培養既有專業知識又有高級技能,能夠提供技術指導,將設計圖紙轉化為所需對象,能夠運用設計理念或管理思想進行現場指揮的技術和管理人才。換句話說,職業教育培養的是具有大學文化的技能型、操作型、高級技術型人才。與普通教育相比,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大多畢業後就可以直接走上工作崗位,而且壹般沒有所謂的過渡期或適應期,即使有也很短。
(三)與經濟發展的區別關系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等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而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聯系最緊密的部分。在壹定的發展階段,職業教育學生人數的增長與地區國民生產總值的變化呈正相關關系。高等職業教育以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為目標,培養相關行業的高級職業技術人才。其規模、發展速度和產業結構的變化取決於經濟發展速度和產業結構的變化。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社會對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求和定位必須以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為基礎。如何挖掘其內在價值,使其更有效地服務於社會,是其根本要求。
(四)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的區別
在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上,通識教育是嚴格按照學科知識體系的內在邏輯來設置的,而職業教育是以專業崗位的能力需求或能力要素為核心來設計的。就職業教育的專業而言,可以說社會上有多少專業就有多少專業;就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而言,也是通過對專業崗位的分析,確定每個專業崗位所需的能力或素質體系,進而確定相應的課程體系。有人形象地說,用壹系列產品和職業證書來構建課程體系,從而實現職業教育與社會需求的無縫對接。
(E)培訓方法的差異
通識教育重在理論教學,雖然也有實驗、實習等環節,但其目的只是為了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理論知識,重在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傳授。而職業教育則註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理論與實踐並重,教育與培訓時刻結合。因此,技能訓練被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註重邊做邊教,提倡以知識為原則,以補不足為原則,實踐教學的比重特別大。這樣做的直接效果是,與普通教育相比,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畢業後從事與職業技術教育專業相對應的工作,對崗位有更好的心理準備和技術準備,能夠迅速適應各種崗位要求,為企業或單位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