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加強施工現場的標準化建設
施工開始時,業主應對監理站、承包商站、攪拌站、預制場和鋼筋加工場提出統壹要求,包括:面積、材料和其他要求(如場地硬化、圍欄封閉等。),並將驗收結果作為動員預付款的條件之壹。如果在施工準備期不嚴格要求這些硬件設施,會對項目管理、質量控制和項目形象產生諸多不利影響。
施工開始時,業主應打印並分發各種施工標誌的示意圖(包括施工標誌、單元號、辦公室號、安全標誌等。),明確規定尺寸、材料、內容、排版、字號、字體大小、設置位置、離地高度等。
施工時結構必須全封閉,封閉圍欄的材質和高度以及圍欄上的宣傳內容(工程介紹、安全知識、環保知識、社會監督公告等。)應該被指定。
第二,加強施工過程的控制
業主可以壹個月全面檢查壹次,平時只巡視壹次,減少檢查次數,提高檢查質量,讓施工和監理單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施工監理中,而不是讓項目經理和監理組長要麽等著檢查,要麽天天陪著檢查,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現場解決施工中的問題。
業主每月進行的綜合檢查要進行排名,獎優罰劣,加大獎懲力度。獎金和罰款將以現金形式兌現。如果沒有獎懲,檢查就很難達到應有的效果;如果獎懲不以現金兌現,獎金和罰款就很難落到負責任或不負責任的個人身上,造成“幹得好,幹得不好”的結果。
第三,項目管理要與時俱進
新疆項目管理多年來變化不大,“多檢查、多開會、多文件”在全國最為突出。比如在內地完成壹個三年的項目,紅頭文件總數約為100個,而在新疆(比內地少兩個月),紅頭文件數量約為500個,人力財力浪費極大,效率低下。建議:
1、工程變更、開工報告、技術方案等技術文件統壹采用審批單形式(就像審核簽計量支付證書壹樣),而不是逐層紅頭文件上報,再逐層紅頭文件審批;
2.上級下發的文件要直垂到底。比如業主或總監辦下發的文件,直接下發到“各施工、監理單位”,而不是層層轉發,這樣可以節省時間、人力、財力,提高效率。
第四,給予監理單位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目前監理單位是弱勢群體,在夾縫中掙紮求存,項目監理負責人處境極其艱難:既要對業主負責,又要對公司負責。建設單位上億元的工程款必須及時足額到位,保證工程進度。資金不足時,還可以申請材料預付款,甚至超計量;但幾百萬元的監理費很難及時足額到位(如本項目合同期已過,但各監理單位的監理費仍有約1萬元的缺口),導致項目監理負責人難以向公司解釋。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相比,責任相同,待遇不同!
src="/#/?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