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財務和財務收支審計
與外部審計相比,內部審計實施的財務收支審計僅限於對本部門、本單位及其下屬部門和單位的財務收支進行真實、合法、有效的審計。由於各部門、各單位的資金來源和資產負債管理情況不同,內部審計的重點也不同。對於涉及國家財政資金的部門和單位,不僅要審查自身的財務狀況,還要重點關註財政資金的使用渠道和方向。
1,行政單位內部財務收支審計,重點關註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政黨、社會團體及其駐外機構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2.事業單位內部財務收支審計的重點是各項事業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包括科學、教育、文化、衛生、廣播影視、地震、體育、民政、外交和農業、工業、交通、郵電、商貿、工商行政管理、商檢等各項事業發展資金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這裏不僅包括對財政預算撥款的審查,還包括對財政預算外安排的各種資金、周轉金和收費的審查。
3.企業單位(含金融企業)的內部財務收支審計,重點是其資產、負債和損益的真實、合法和效益。審查的主要內容:企業制定的制度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壹定時期內資產、債務、經營成果及其分配的真實性、合法性;企業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保值和增值。
二、經濟效益審計
財務收支審計是內部審計的基礎,經濟效益審計是現階段內部審計的特殊內容。而且,隨著市場經濟競爭的加劇,質量和效益已經成為各個企業發展的直接決定力量;通過內部審計發現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提高經濟效益,也是企業管理者的主要目的。內部審計人員在財務收支審計的基礎上進行效益審計有很多方便:壹是熟悉本單位的情況,可以有針對性地做深入細致的調查;二是有足夠的時間深入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及時獲取相關資料和信息;第三,內部審計相對獨立的地位有利於提供客觀、真實、可靠的信息,更好地為部門或單位的管理和經濟效益服務。
1.行政單位內部審計開展的經濟效益審計,是在檢查行政單位財務收支真實性、合法性的基礎上,通過對行政經費使用情況的檢查和分析,督促行政單位節約開支,提高行政經費管理水平,提高行政效率,同時促進行政單位廉政建設。
2.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進行的經濟效益審計,是對公共資金的籌集、管理、分配和使用等財務收支活動的真實性和合法性的審查。通過對公共資金使用情況的檢查和分析,促進相關公共機構加強公共資金管理,提高公共資金使用效率。
3.企業(包括金融企業)內部審計進行的經濟效益審計主要從改善生產經營和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兩個方面入手。壹方面,內部審計通過對企業供、產、銷各環節及人、財、物要素的檢查和分析,可以幫助部門和單位的負責人制定改進生產經營、提高經濟效益的措施。另壹方面,內部審計可以通過評價部門和單位的內部控制,發現管理缺陷,提出管理建議,幫助部門和單位完善內部管理機制,提高經濟效益。
三、經濟責任審計
經濟責任審計是指對經濟責任人依法承擔的經濟責任實施的審計。內部審計人員進行的經濟責任審計與日常財務收支審計、經濟效益審計相結合,壹般以經營責任目標審計為主;並通過審計數據和信息的積累,服務於離任責任審計。內部審計人員在開展經營責任目標審計時,首先通過分析企業損益指標、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指標、企業經營指標、企業職工收入分配指標以及各指標的影響因素,確定審查的重點;然後抓住幾個關鍵指標,進行局部回顧,以便及時發現錯誤,糾正偏差,改進提高,最終促進任期經營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