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中國古代的辦學形式主要有哪些?

中國古代的辦學形式主要有哪些?

教育可以分為三種形式: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

根據教育的形式、內容、時間、對象和管理者的不同,教育還可以分為普通教育、專業教育、業余教育、華僑教育、少數民族教育、特殊教育,以及國家教育、集體教育和私人教育。

根據不同的歷史時期,教育可分為原始社會教育、奴隸社會教育和封建社會教育(統稱古代教育)、資本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

中國古代教育的下限是1904,清政府在辛亥革命前夕公布《奏校條例》(又稱“癸卯學制”),即1911。中國近代教育的轉型始於鴉片戰爭之後,有洋教會,有西化,有改良主義。直到1902年,清廷才公布了由學部尚書張百熙起草的《王校章程》,稱為“非殷學制”,並未實施。1903年,清廷命張柏芝、榮祿、張之洞等。以日本學制為基礎擬定《奏校條例》,次年(1904)頒布實施,標誌著轉型。

擴展數據

官方教育

中央官學的產生、發展和衰落是與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相適應並為之服務的。

雖然西周就有“學在官學”的說法,但朝廷設立的中央官學正式創立還是在漢代。魏晉南北朝時期,政局混亂,官學時髦過時。到了唐朝,中央政府有了完整的博學體系,達到了頂峰。南宋以後,官學逐漸衰落。到了封建社會後期,中央官學逐漸衰落,實際上成了科舉制度的附庸,名存實亡。清末,中國古代官學完全被西方學校和學校教育所取代。

中央官員教育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最高學府

帝國學院和帝國學院

漢代特別重視官學的發展,重點是禦學。從漢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開始,國子監的博士生有50人,到漢武帝時增加到3000人,國子監的學生增加到3萬多人。漢代太學規模之大,世所罕見。隋文帝建立郭子寺,隋楊迪時更名為國子監,這是中國專門教育管理機構建立的開端,壹直持續到清朝。國子監和國子監是封建王朝培養人才的主要場所。他們在辦學育人、繁榮學術、發展科舉等方面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在中國和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百度百科-中國古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