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意圖
童年是好奇心和好動的時期,對科學的東西特別感興趣。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或用到火。火不僅有知識和信息供孩子學習,還能鍛煉孩子的思維,讓孩子懂得保護自己。
活動目標
1,讓孩子了解用火,掌握簡單的防火措施,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2.通過孩子的動手實驗了解到火的燃燒需要空氣,進而激發他們探索科學的興趣和欲望。
3.教育孩子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培養孩子的禮貌和對勞動的熱愛。
要準備的活動
自制課件五套,錄音帶,實驗用具,蠟燭,火柴,幾張消防車圖片。
活動過程
1,節奏組織教學。
2、引入方法:
老師生動地講述了這個謎語。讓孩子猜謎語,出示圖片,引出話題。
3.部署方法:
(1)火的發展:鉆木取火――擊石取火――打火機、火柴――電子照明。
a、老師問:“最初人們是怎麽生火的?”
出示圖片,小朋友們明白了,人們最早是用木頭鉆孔來生火的。
b、展示第二張圖,引導幼兒說後來人們用石頭生火。
C.展示第三張圖,打火機和火柴,讓孩子知道現在人們用打火機和火柴生火。
d、展示第四張圖,爐子,讓孩子了解現代科技手段——電子照明。
e、提示孩子還有哪些生火的方法?展示第五張陽光折射為火的圖片。
(2)火的使用和危害
壹、生動地講述“火焰兄弟”的故事,激發孩子認識火的興趣。
B.問:“火哥和朋友火做錯了什麽?”
“如果火爺爺不阻止他們讓好朋友玩會怎麽樣?”
看圖,火的危害。
C.問:“後來焰哥為他媽做了什麽?”
讓孩子結合日常生活講火的故事有什麽好處?
D.老師總結:火可以用來照明、取暖、做飯、燒水、發電、冶煉等。,但使用不當或疏忽都會傷人,燒房,燒林。
(3)實驗表明,火的燃燒需要空氣。
a、提出問題:火還需要什麽?
B.老師講解實驗過程和孩子要註意的問題。
c、解決問題,孩子自己做實驗,從中得出結論。
引導孩子說火的燃燒需要空氣。
老師總結:火燃燒的不僅是易燃物,還有空氣。
(4)通過觀看防火措施圖片,了解火災的危害,掌握日常防火方法。
A.問:“小孩子可以玩火嗎?”鼓勵孩子正面回答。
出示圖片,平時不能玩火。
b、問:“如果大火燒掉了妳心愛的畫冊,妳會怎麽辦?”
放圖用水潑滅火。
C.問:“著火了怎麽辦?”
展示圖片,著火在地上打滾。
D.問:“房子憋死了怎麽辦?”
出示圖片,用濕布捂住鼻子沖出去。
E.問題:“房子就要燒掉了。怎麽做才能把它撲滅?”
出示圖片,告知大人或撥打119求助。
F.老師總結:教育孩子平時不要玩火,不要在竈臺附近玩易燃物和燃放鞭炮;如果不小心燒到了什麽東西,用水潑出去;如果火勢太大,應立即撥打電話119或告知成人求助。如果妳在火災現場,妳應該立即離開;如果妳著火了,就在地上打滾,碾碎火焰;如果有濃煙,用濕布捂住鼻子,沖到門口;如果房子被火包圍了,妳應該盡力呼救,並試著在窗戶上綁壹根繩子滑下去。
4.結束方法:聽到喊救火的聲音,組織孩子用剛學的防火知識幫助別人滅火。
活動擴展
遊戲《救火》。要求幼兒現場實踐所學的防火知識,加深對防火措施的應用。
活動反思
當孩子掌握了報火和逃生的方法後,讓他們充分體驗和投入到遊戲知識的氛圍中。在老師生動的話語引導下,師生共同學習。讓玩耍的方式鞏固和加深孩子的知識。這種遊戲形式的鍛煉更適合孩子的年齡發展特點,在玩耍中獲得知識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