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印度阿索卡大學特裏維迪生物科學學院院長沙希德·賈米爾(Shahid Djamil)在接受印度《西龍時報》專訪時表示,這種變異菌株的名字不夠準確。B.1.617總* *包含15個突變,其中6個發生在刺突蛋白。其中有三個關鍵點:L452R和E484Q突變發生在刺突蛋白與人體細胞內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受體結合的區域,L452R提高了病毒入侵細胞的能力,E484Q有助於增強病毒的免疫逃逸;第三個突變P681R也能使病毒更有效地進入細胞。
3.這些突變的綜合作用使病毒能夠部分避開壹些中和抗體,增強其傳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