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0年至2013年期間,壹些商業銀行為規避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通過同業業務和理財業務,借助銀信、銀保、買入返售等通道,通過受益權轉讓方式實現資產出表。
2013年,中國銀監會出臺8號文限制非標資產投向,同業和理財業務出現三新變化:壹是資金開始由非標類資產轉向債券等標準化資產,通過拉久期、降信用、加杠桿實現套利。二是理財資金通過配資進入二級市場,這壹業務在2015年上半年達到頂峰。
2015年下半年股災後規模略有下降,但至今仍是銀行理財資金的重要投向。三是隨著地方政府融資模式改變,大量政府引導基金、政府平臺基金和PPP項目出現。銀行理財產品進入政府引導基金、政府平臺和PPP項目等。銀行業從單純的債權融資逐步股權融資或者類股權融資。銀行通過理財產品已突破原有商業銀行業務範圍,進入更廣闊市場。客觀上,造成金融體系的復雜性、多樣性明顯提高,風險管理和監管的難度也隨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