鐳,原子序數88,原子量2260254,是壹種天然放射性元素,其名稱來源於拉丁語,原意為“射線”。1898年居裏夫婦從瀝青鈾礦渣中發現鐳,1902年分離出氯化鐳90毫克,初步確定了鐳的原子量。鐳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廣,但含量很少。地殼中的含量為十億,總量約為654.38+08萬噸。質量數為206 ~ 230的鐳同位素已全部找到,其中只有鐳223、224、226和228為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其余均為人工核反應合成。鐳226半衰期最長,自然豐度最大,是鐳最重要的同位素。
鐳是壹種銀白色有光澤的金屬,熔點700°C,沸點1140°C,密度約5 g/cm?體心立方晶格。鐳具有化學活性,類似於鋇。金屬鐳遇空氣能迅速反應,生成氧化物和氮化物;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鐳;新配的鐳鹽是白色的,放置後會變色。
鐳是現代核工業興起前最重要的放射性物質,廣泛應用於醫學、工業和科研領域。將鐳鹽和硫化鋅熒光粉混合均勻即可制成永久性發光粉。截至1975,全世界已生產鐳約4公斤,其中85%用於醫療,10%用於制作發光粉。鐳是壹種劇毒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