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特斯拉宣布計劃將拋售50億美元的股票,“用於進壹步加強資產負債表以及壹般公司的用途”,再加上此前已經執行的拆股計劃使得未來股份會進壹步被分散持有。至此,在2020年累計上漲了近500%的“特斯拉神話”應該是終於要暫時休息調整壹段時間了,只是雖然其短期內不大可能再會有破竹式的上漲出現,但未來更高的高度依然可期。
當然,在這壹波股價上漲的狂歡節裏,特斯拉不是唯壹;事實上幾乎全世界類似的汽車制造商們都是狂歡的壹員,比如同樣身處美股的蔚來、理想、又比如才上市的小鵬;他們在資本市場的表現都是壹樣的輝煌。
而在這樣的盛世狂歡之下,自然就不乏對其背後核心表現的各類剖析,有認為這是“電動化的時代大趨勢使然”,也有認為這是“泡沫壹場”;不過,如果我們冷靜下來理性的審視全世界所有與“電動化”與“智能化”相關的上市公司股價,我們會發現這可能並不是泡沫,甚至並不是“電動化的趨勢使然”,其背後的核心上漲邏輯應該是“智能化”。
因為壹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並不是電動化的就壹定上漲,但是智能化的,壹定是上漲的;其中的壹個巧合在於,大家關註的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等等大漲的智能化企業,其產品恰好是電動的而已,真的僅此而已。
為了理清楚這背後的關系,我們需要有壹個核心的邏輯“如今的智能化電動車,其實要壹分為二的來看,即電動車與智能化,其中壹方面是驅動能源的變更,由燃油邁向電能,另壹方面則是傳統機械理念與如今的智能化理念之間的區別”。
為了更好的理解這個核心問題,我們可以舉壹個大家都已經知道的例子,在傳統電話向智能手機過渡的那兩年裏,國內曾有個叫“尼采手機工廠”的品牌,它長的是智能手機的樣子,甚至造型細節都和那年熱賣的iPhone相差不大,但其本質上依然是傳統電話,這壹點就和如今不少“長得像智能車的電動車們”壹樣。所以現在我們也壹定要把智能化車型和電動車區分來看;因為真正走上股價狂歡之路,代表未來趨勢的是智能化,而非單純的電動車,甚至我們下文還可以看壹些證據,走燃油化路線的智能車企,其股價壹樣也在狂歡。
程序和代碼、全新的時代與盈利邏輯
在這壹波上漲中,無疑特斯拉是最為耀眼的那壹個。
但是,我們可以看看其它公司的股價,比如蔚來,壹樣上漲極為迅猛,甚至不知情的人可能根本想不到這是壹家前不久還曾經跌到接近1美元,壹度瀕臨資不抵債的公司。
當然,作為證明,我們還需要看到這麽壹家公司的股價表現,它是傳統車企,從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有熱銷車型,它到目前為止依然是以純燃油車為銷量主力,甚至還是以相比轎車更費油的SUV車型為主,它就是長城汽車。
這是長城汽車的股價,從之前長城汽車宣布轉型,並連續發布了壹系列全新造車平臺、全新的電子架構、以及已經發布上市了全球第壹款支持域控制能力、第壹款支持FOTA整車升級、代碼超過壹億行的純燃油智能化SUV第三代哈弗H6之後,長城汽車的股價就如您所見。
事實上,就如同我們開篇陳述的觀點壹樣,資本看重的未來是智能化,長城汽車其實就和特斯拉們是壹樣的,除了動力來源的形式不同之外,他們都是與傳統汽車汽車截然不同的新時代智能汽車。
可能對車不甚了解的朋友們不壹定看得出來其中的差距,但筆者可以簡單的這麽告訴您,傳統的汽車,不管是動力來源的形式是燃油、混動還是純電動,他們各個子系統都是各自為戰的狀態,每個子系統之間都有各自的標定,可能某幾個子系統能有互通能力,但整車所有系統互通能力是不具備的,他們就僅僅是壹臺傳統意義上的機械而已,原廠標定是什麽樣,後來就是什麽樣,與傳統的電話是壹個概念。
但是智能化的汽車不壹樣,從根基上就不壹樣,就像您手中的智能化手機,除了硬件是固定的之外,從固件到軟件都是可以變更的,這才有了您手機的大大小小升級叠代,才有了各種新奇的功能和不斷優化的人性化體驗。而智能汽車們也是如此,真正的智能汽車都是支持域控制的,比如特斯拉、比如蔚來小鵬理想、也比如第三代哈弗H6,他們不像傳統汽車壹樣必須區分各個子系統,新的智能化汽車的電子架構中,整車就是壹個整體,在FOTA升級之下,除硬件之外的每壹個與固件軟件相關的功能都可以變化,所需的,僅僅是網絡傳輸與代碼數據而已。
當然,在新時代中,智能化也是有不同的地方,雖然大家都是同樣差不多邏輯下的電子架構,但是不同廠商底層的核心代碼、編程數據量與精簡程度還是有巨大區別,包括AI方面的卷積神經網絡的學習能力也會有不同差異等等,因此在未來可以預見的,非智能化的產品都會逐漸死去,而智能化程度的高低會成為車企們競爭的核心部分,壹部分中小車企會因為能力不足選擇向其他廠商購買核心邏輯算法,也就是購買整個智能化架構來保持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這壹點,也會成為如今這些頭部智能化車企們全新的巨大盈利增長點。
畢竟,埃隆馬斯克的特斯拉已經在準備這麽做了,而這事兒壹旦做成,您就會知道如今特斯拉暴漲後的股價,真的依然不算高。
依然傳統的電動車們,死去只是時間問題
說完了智能化是推動這壹系列股票上漲的核心邏輯之後,我們可以辯證的再來看電動化的問題。
不可否認,電動化同樣是未來的趨勢,相比傳統的內燃機總成,電動機+電控的動力結構先天更加緊密,體積小質量輕都是優點,並且相比傳統內燃機動力響應壹定有延遲的物理因素,電機在響應速度、絕對動力水準上限方面都有壓倒性優勢,在未來大規模自動駕駛以及智能交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這些優勢是需要與智能化相輔相成才能事半功倍的,而如果沒有智能化,那麽單純機械的傳統的純電動車,其實更像所謂的“工業垃圾”。
因為三電系統除了上文提及的電機加電控之外,還有壹個大包袱叫電池,雖然電池技術突飛猛進,但是截至到目前,在已經能夠規模量產的產品層面上,無論是三元鋰還是磷酸鐵鋰亦或者是鈦酸鋰,都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各種缺陷問題,其中,電池衰減、容量與續航能力、充電速度則是核心問題部分,在這些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之前,其實這些“傳統的純電動車”真心是不好用的,反正都是傳統車型,如果沒有政策因素影響,傳統的內燃機車好歹還不用擔心續航衰減與加油速度的問題,您說是吧。
這壹點上,市場早已給出了答案,比如國內涉足純電動車行業非常早的力帆汽車、前途汽車、知豆汽車等等,還有各種已經在垂死掙紮的“造傳統車的造車新勢力”們,他們落魄的今天足以證明上面那個觀點了“沒有智能化的電動車,真的不行”,甚至曾經那麽龐大的力帆汽車如今已經是*ST力帆。
寫在最後
很明顯的,在智能化的大趨勢面前,真正有遠見的車企們已經在行動了,而資本市場也早已發現了智能化未來巨大的盈利空間,按照”sell?on?the?news”的邏輯,可能現在很多人認為漲高了就是泡沫,但在未來壹切兌現真正改變妳我生活之前,如今這個價格高度還不算高。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