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股票投資 - 什麽是選項?

什麽是選項?

期權:“期”指的是未來,“權”指的是期權,所以期權交易就是“期貨期權”。

這個概念有些抽象。舉個例子吧。

如上圖所示,劉先生購買的“爛尾樓”相當於壹個期權,劉先生擁有未來購房的權利。因為是購買,所以是“看漲期權”。

對應我們的期權交易,房子是未來要交易的標的資產,劉先生是期權的買方,房產中介是期權的賣方。爛尾樓鎖定了這套房子的未來購買價格,也就是期權的行權價格。

1.選項包含更多樣的權利。

存款壹般是單向的。當妳付了定金,妳通常就獲得了在未來購買壹種商品的權利。

但是選擇是雙向的。既有給妳買入權的“看漲期權”,也有給妳賣出權的“看跌期權”。看跌期權意味著允許妳在約定的時間以約定的價格賣出壹定數量的商品。

2.期權具有流動性,是標準化的合約。

保證金壹般是固定金額,而期權是標準化的合約,會約定商品的品種和質量、買賣價格、有效期限等條款,且易於轉讓和交易,可以形成流動性的二級市場。

有必要形成二級市場。首先,需要有差價。沒有差價,就沒有交易。價格波動頻繁的商品更容易形成二級市場。像手機這種全球統壹定價的產品,很難形成嚴格意義上的期權市場。

其次,產品最好有標準化、批量生產的特點,像達芬奇的畫,這就很難形成標準化的合同。

所以壹般能衍生期權的產品都會標準化,量產,價格波動頻繁。這就是為什麽妳在市場上看到的期權的基礎資產壹般是農作物、原材料、大豆、石油、黃金等。、或標準化的金融合約如匯率、股票和基金。

3.期權的風險管理功能。

很多人分不清期權和期貨的區別。今天,讓我告訴妳期權和期貨的區別是什麽,它們的作用是什麽。

期權是在遠期和期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衍生品,其功能是提供更多的風險管理功能。更正式的期權交易可能出現在16和17世紀的荷蘭。當時歐洲的國際貿易非常發達,很多商人持有遠期或者期貨合約,但是擔心這種商品價格下跌,所以想找個人來分擔這個風險。

比如,支付給對方壹點錢,約定在某壹天以約定的價格將商品賣給對方,就是壹個看跌(put)期權。

同樣的道理,其他賣遠期合約的人擔心未來價格上漲會吃虧,所以要出壹點錢,約定在未來某個時期以約定的價格向對方購買商品。所以這種賦予購買權的合約被稱為看漲(call)期權。

為這種權利支付的價格是“版稅”,這是期權的價格。

所以在期貨交易中,雙方的權利義務是對等的,是相連的,而期權是將商品交易中的權利義務分開的,所以專門有定價權。

從這個意義上說,妳會發現買期權的人就像買了壹份權利,可以在價格上漲或下跌的時候幫助他們鎖定風險,相當於保險。出售期權的人賺取保險費。因此,期權比期貨具有更強的金融屬性,是純風險管理產品。

4.期權的賭博和投機功能。

因為期權處理的是壹種商品的買賣權,它的價格會遠遠低於其標的資產的價格。這相當於給買期權的人提供了壹個高杠桿,所以期權也非常容易被用作賭博和投機的工具。

例如

小明通過購買期權,將自己6.5438+萬元的資產飆升至200萬元。當時朋友看中了香港市場的壹只股票,壹份十塊錢,而壹份看漲期權只要幾毛錢。這時候我朋友面臨兩個選擇:壹個是直接買入65,438+00,000股,壹個是買入200,000份看漲期權。

這兩種期權有風險,但股票不會血本無歸,買期權更像賭博。如果妳賭對了,妳會發財的。如果到期前股價不高於妳約定的買入價,這20萬期權就相當於打了水漂,65438+萬元就化為烏有了。

所以很多人覺得期權和賭博確實有些相似。當時小明決定賭壹把,買了20萬的看漲期權。好在這只股票壹個多月就漲到了近10元,所以這只看漲期權的價格也漲到了10元以上,他的資產壹下子從10元漲到了近200萬元。

這種逆襲在期權市場尤為常見。它主要用什麽?因為妳買的期權價格低於標的資產價格,等於壹種杠桿效應。壹旦賭上了價格走勢,就很容易暴富。

然而,高收益的另壹面自然是高風險。到這個到期日,合同將失效。那麽期權的價格等於0。不賭這個價格走勢,自然就虧了。

小明用了五個多月的時間,實現了資產從65438+萬到五百多萬的突破。結果後來犯了壹兩次錯,幾乎全軍覆沒,壹年之內又被打回原形。類似的故事每天都在期權市場上演。

因為這個特點,股票期權受到了很多批評。長期以來,很多人認為期權和賭博是同義詞,妳用很少的錢就可以在金融市場興風作浪,可以引起更大的波動。

但也有不少學者認為,期權提供了壹種靈活的做空工具,因為妳可以在賣出的時候看跌期權,所以會讓這些市場的負面信息很容易進入價格,所以會促進市場向更有效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