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太宰治絕筆之作,充斥著負能量和陰郁的氛圍,以致於中間幾次不得不停頓下來,等心情恢復了再投入其中。
用現在的話講,這本書很“喪”。
《人間失格》是壹部小說,但本質是半自傳體。以太宰治自己為原型,主人公葉藏在不同年齡壹步步走向自我沈淪與放逐,從壹個地主的兒子,到酗酒、自殺、迷失自我,最後甚至喪失了做人的資格。小說發表當年,太宰治第五次求死,終於告別了這個世界。
我曾想,究竟是有著怎樣經歷的人,才能寫出這樣抑郁的文字。
天生性格的缺陷、原生家庭的壓抑環境,不斷自我反思之下,是越走越遠的生命。在日本,太宰治的文學修為與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等作家齊名。但據說,日本的家長並不喜歡自己的孩子讀太宰治的作品,怕心智不成熟之下,誤入了人生歧途。這也就是網上很多人說,如果妳心裏不夠強大,不要讀《人間失格》的原因。
然而在這樣的背景下,我覺得《人間失格》在今天,在某種程度上,仍然有著借鑒意義。
這個日本自殺次數最多的作家,在書中描寫的最多的是酗酒、娼妓、被家族除名。看上去地主出身風光無限的太宰治,理應知書達禮,文質彬彬。
太宰治在家中是最小的兒子,當時的日本是長子繼承制,排行最小的太宰治自然不受寵,從小看慣了家人之間的虛偽、冷漠,到了校園生活,又感受到無趣、無感,這些因素直接對他的性格造成了負面影響。
在酗酒、吸毒上尋找樂趣與放縱,終究是暫時的。壹方面是不斷沈淪,壹方面是救贖自我,繼而認為自己喪失了做人的資格,然後,求死,是其壹生的命題。他的壹生,是矛盾結合體,在文中常常透露出對生活的美好向往的壹面。
這本書很喪,但卻能讓讀者不斷從中反思人生,或許這就是魔力所在。
太宰治的內心是:“對討厭的事說不出討厭,對喜歡的事也總是偷偷摸摸,我總是品著極為苦澀的滋味,因難以名狀的恐懼痛苦掙紮。”
我認為社會上的每壹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不自在的時候。所謂的性格缺陷、無法言說的喜好與深藏的怪癖行為,這些都是我們內心的點滴映射,只是當太多的矛盾點集合在同壹個人身上,讀起來才會深感壓抑。
我始終認為,當壹個人意識到自己糟糕差勁到極點,就像太宰治壹樣,至少他還有自我救贖的可能。而那些衣冠楚楚,自我感覺良好,混沌度日的人們,才是更需要反思自我的。
面對無力改變現實的窘境,太宰治寧願選擇結束生命。他的《Goodbye》還沒完成,還沒來得及說再見,太宰治義無反顧選擇跳江自殺,毫不留戀。
這樣頹廢之下的力量,最近在歌曲上也有很多體會。
最近我在聽,尹吾的歌曲《好了好了》,我把它推薦給很多人,都沒有積極回應,他們基本都說,“不知道在唱什麽”,“想直接切歌了,唱得太難聽了。”
尹吾的歌是屬於挺小眾的類型,妳如果喜歡,聽壹次就會愛上。我就屬於那種,聽壹次就直接流淚了。在我看來,喪氣的歌詞中滿是不屈服和不妥協。
“好了好了我接受全部的失敗
全部的空酒瓶子 空空的錢夾子”
這是麥田三原色之壹,尹吾,另外兩個是樸樹和葉蓓。
相比之下,尹吾是知名度最低,最不成功的那壹個。人生第壹張專輯發表錯過了最好時機,沒能有更好的發展,尹吾選擇回到廣西老家謀生,據說開過草莓園、炒過股票,反正都沒能從事音樂相關的工作。
但他的專輯《每個人的壹生,都是壹次遠行》,在我來看是迄今為止聽到過最好的。每壹首歌,都能觸碰到內心的那壹點。不完美的轉音,令人費解的歌詞,在尹吾口中,壹切都是那麽搭調。雖然歌詞直擊現實,但總是能帶給人思考與力量。
或許這些,只有和尹吾的經歷相似,與他的歌詞中某壹部分有感觸的人,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