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方法似乎是大部分考生都會用的“大招”,也是效果明顯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漢字的同音字、諧音或順口溜,把要記憶的內容濃縮成壹兩句話,朗朗上口,押韻,易於理解和掌握。
去年通過資格考試的叢磊告訴記者,壹份經濟合同的內容可以編制為“壹個標準、兩個量價、報酬、合同履行時的違約責任”。對於“壹標”的指標,“兩量”是指質量和數量,“價酬”是指價格和報酬,“違約方違約責任”是指期限、方式、地點和違約責任。短短兩句話,逐項涵蓋,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稍加聯想就壹目了然。
叢磊說,也可以用縮寫法,比如將某個內容的壹個或幾個關鍵詞組成壹句話,精益求精,有點有面。比如材料按實際發出的五種方法計價,即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後進先出法。每種方法的第壹個字可以濃縮為“先加後動”:股票發行的原則是公開、公正、公平、同股同權、同股同利,可以濃縮為“三公兩公”;等壹下。
數字組合記憶法
記者翻閱了資格考試書籍,發現了很多關於數字的內容。叢磊告訴記者,這些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壹是以時間為特征。比如,我國商業匯票的付款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公司上市的條件之壹是需要開業3年以上,最近3年連續盈利。第二種以百分比為特征。比如公司制企業的法定盈余公積金是按照稅後利潤的10%提取的;企業購進的免稅農產品和廢舊物資,可按進價10%的扣除率計算,在銷項稅額中抵扣。第三是以金額為特征。如科技開發與咨詢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本為1萬元;公司申請上市的條件之壹是公司股票總額不低於5000萬元人民幣。相關特征的數字內容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進行分類,從不同側面把握這些內容,加深印象。
列表和對比記憶
對於壹些內容繁多、性質相近的內容,為了防止混淆,可以通過列表的方式加深理解,直觀易掌握。
對比記憶法應該算是“高水平”考生的壹種學習方法,要求考生能夠掌握學習內容。
在調查中,通過資格考試多年的洪樂向記者介紹了他的方法。他認為,市場經濟中的企業既是債權人又是債務人,所以債權債務相關的業務可以通過比較來掌握。比如,很多人對債券購買(投資)和債券發行(融資)的溢價和折價攤銷的會計處理很頭疼。其實只要通過對比把握以下要領,就不難理解了。無論發行或購買債券,支付和收取的利息均按票面金額乘以票面利率計算,高於或低於票面金額的超出部分或折價部分進行攤銷,並調整借貸雙方的方向和科目名稱。發行債券時,溢價攤銷額在借方,折價攤銷額在貸方;債券的超額和折價攤銷正好相反。
歸納總結記憶法
事實上,歸納記憶法並不是“獨門暗器”,這是壹種在所有課程中都可以使用的方法。
洪樂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每科的輔導書復習壹兩遍後,適當做壹些歸納和總結,把相同和相近的點和重點收集在壹起,這樣壹方面可以全面掌握,防止遺漏;另壹方面,可以為每門學科的知識結構體系建立壹個框架,並在框架的基礎上擴展到相關章節的細節。
比如在財務管理上,主要由籌資、投資、分配三大塊組成。每個模塊由目的、類型、需要考慮的因素、方法等小模塊組成。每個小模塊在壹歲的時候又細分成幾個分支,層層分解。這樣壹個財務管理的知識結構體系就在我腦海中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