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造車真圈地該歇歇了! 近日,壹篇揭露恒大造車真相的深度調查文章火了,而有關房地產企業假造車真圈地的內幕更是引起高度關註。 於是,今天,國家發改委此前下發的壹份《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及項目情況調查的通知》(下稱《通知》)顯示,要求各地發改委在11月18日前向國家發改委產業司上報各地新能源汽車的投資情況。該文件印發日期為2020年11月13日。 《通知》要求各地發改委提供的項目情況,包括自2015年以來核準和備案的新建純電動汽車的項目情況、建設進展以及年度生產情況,2019~2010年現有汽車企業新能源汽車投資項目生產運營及在建新能源汽車項目備案情況等。 第三條要求各地提供本地區純電動汽汽車項目規劃和招商引資情況。在這份通知中,赫然看到發改委明確要求各地詳細報告恒大、寶能等企業2017年以來在當地投資以及擬投資建設的新能源整車和零部件項目,包含土地占用、建設內容、項目進展、完成投資等情況。 消息傳來,今日恒大汽車跌幅壹度擴大至10%。很顯然,國家發改委對圈地造車予以警覺,意在為當前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發出糾正信號。 根據《通知》,今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下稱“規劃”),明確提出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夯實地方主體責任,遏制盲目上馬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項目等亂象。 很明顯,此舉是為了加強投資監管,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按照該規劃,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在汽車新車銷售總量中的占比,從之前所提到的25%降低至20%左右。在弱化量方面的硬性指標外,規劃重點強調了關鍵技術、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建設。 壹系列政策的規範,使得近年來大火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政策風向從重量向重質方向改變。 地產起家的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近些年壹直多元化發展,近兩年瞄準了新能源汽車方向。 2018年6月25日,恒大集團旗下在香港的上市公司,更名前為恒大健康(00708.HK,現已更名為“恒大汽車”)壹紙公告,宣布以67.46億港元(約合56.33億元)收購香港時穎公司100%股份,和“下周回國”的賈躍亭惺惺相惜,玩起了造車,但僅僅過了四個月,賈躍亭就壹紙訴狀與恒大反目,二者最終在2018年的最後壹天宣布雙方合作終止。 但恒大造車並未停止,按照許家印的計劃,恒大新能源汽車投資預算為三年450億元,並在中國、瑞典等國家布局十大生產基地,同步研發15款新車型,最終達到年產100萬輛,並用3到5年成為全世界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恒大這種房地產式的造車風不太符合傳統壹百多年的造車積累,被質疑為假造車真圈地,壹直備受詬病。 而另壹房地產大佬寶能集團,從2017年初宣布進軍造車行業,工業用地與住宅用地雙管齊下不停拿地。 目前,寶能汽車已經擁有三個整車生產基地,包括江蘇常熟觀致制造基地和深圳寶能汽車制造基地(原長安PSA制造基地)是通過並購形式獲得,西安新能源制造基地是首家自建工廠,三個基地產能***達到60萬輛。按照寶能的計劃,廣州、貴陽、昆明、昆山等重點區域生產基地也將陸續建成投產。 可以說,無論恒大還是寶能,這種簡單粗暴的造車方式,都是對傳統造車的壹次次顛覆,這種顛覆是無知還是創新,目前尚不得知。但根據國家發改委的《通知》要求,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問題必須予以正確引導,恒大和寶能與其說是撞到槍口上了,不如說是國家政策對大熱的新能源汽車產能給予的壹場適度調整,至於誰能笑到最後,要看它造車的真心和真正的技術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