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股票投資 - 資本案例:10年不賺錢,為何華爾街壹直給Amazon買單?

資本案例:10年不賺錢,為何華爾街壹直給Amazon買單?

編者按

最近我們研究了系列資本運作案例,其中亞馬遜印象是最深刻的之壹,amazon成立3年就上市了,上市的時候只有4億美金,3年之後就漲到了400億美金,隨後壹年暴跌超過95%,然後花了十年重回400億美金,然後又花了十年變成了1.6萬億美金。這背後是壹個什麽樣的資本運作高手?背後是壹套什麽樣的資本運作邏輯?

有壹組很有意思的數據:如果我們將全球最高的幾家萬億美金市值的公司做對比,會發現:

全球最高市值的公司是沙特阿美,是沙特阿拉伯最大的石油公司,每年凈利潤1000億美金。市盈率大概是10倍左右;

同樣萬億級的蘋果公司,壹年凈利潤大概是600億美金,意味著市盈率是17倍左右;

而市值也是萬億級的亞馬遜年,每年的凈利潤100億美金,接近100倍市盈率。

亞馬遜如今已經市值已經達到1.6萬億美金,但回顧亞馬遜的市值成長經歷,會有很多很有意思的細節。

2016年時,amazon市值就達到了3000億美金,而關鍵是之前2005-2016年的十年間,amazon的累積凈利潤貢獻竟然加起來才45億美金, 這對於壹個當時3000億美金的公司來說,這個估值簡直是天文數字。

而蘋果公司當時在2015年時,壹個季度的利潤是120億美金,而現在蘋果的市值是2萬億美金,比亞馬遜也只高了20%。

為什麽amazon的估值能那麽高?過去15年裏,為什麽華爾街壹直支持不賺錢的亞馬遜?

我們統計了亞馬遜過去15年的財務報表中的核心數據,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壹些端倪。

我們去研究亞馬遜過去15年的財務數據表,我們可以看出亞馬遜的資本運作是真正的標桿級公司。

我們分別統計了他的收入增長,凈利潤增長,經營性現金流增長與投資增長數據。

可以看出,亞馬遜的收入增長過去15年幾乎都保持了20-40%之間的穩定增長,而亞馬遜的歸屬母公司凈利潤表現不穩定,規律性也不明顯。但經營性現金流的表現幾乎是隨著收入增長穩步提高,在過去15年間,我們去看亞馬遜的經營性現金流/總收入的比率,從過去的6%多,在15年之內穩步爬升到了13%,這意味著亞馬遜每產生壹塊錢收入過去只會產生6分錢的現金流沈澱,而到15年之後,他的現金流沈澱提高了將近壹倍多。這就帶來了幾個資本運作模型的細節優勢:

01

亞馬遜幾乎是萬億級公司中融資最少的幾家之壹,為什麽?

主要原因是來自於他所有的融資來源全部都是他的上遊供應商,因為電商模式幾乎構建了壹個圍繞amazon的商業小生態,這個生態是它把下遊東西賣出去之後,amazon立馬收到錢,而他給上遊支付貨款卻可以等三個月。

這意味著只要整個規模越大,他在中間占款的時間不變,他所能占據的資金量就會越大。

在這樣模式下,亞馬遜看起來只是壹個電商公司,但實際上它背後是變成了壹家銀行,因為只要他的交易量在持續的擴大,那他只要三個月時間不變,它上遊的這個占款額雖然是壹個負債,但是它就源源不斷的在把這個量變大,而這個量只要壹旦變大,就意味著亞馬遜永遠有壹筆錢可以不用還。

只要同期之內亞馬遜的收入規模不斷在擴大,就意味著到期之後他賬上能心沈澱出的資金,壹定比他要還的資金更多,只要收入規模不斷在擴大,這個資金沈澱的 遊戲 就會壹直繼續下去。

02

對於亞馬遜來說,他的戰略命題就變成了“如何保持收入持續增長”,只要收入在增長,他就會有源源不斷的融資來源。

這時候亞馬遜的投資能力就變得非常重要,而且他的投資和融資就形成了壹個循環:通過投資帶來更多的用戶、更方便的交易、更多的供應商帶來的商品、更有效率的在平臺完成交易,只要交易額越大,平臺的融資額就會越大,只要融資額越大,就可以保證它的投資進壹步加速整個交易額的放大。

我們看亞馬遜的投資節奏也非常有意思,他幾乎每年都保持著“投資現金流”占整個“經營現金流”的70%左右的水平,尤其是在2008年到2014年這壹段高速成長時期;而到了2015年之後,這個比例下降到了50%左右。

03

從估值角度,其實更能看出貝佐斯的資本運作能力。

大多數公司估值其實都是用市盈率來估值(PE)或者市銷率(PS)來估值,我們能看到亞馬遜的市銷率基本維持在1.5左右的中樞,而在最近幾年因為亞馬遜的雲業務的貢獻,導致PS估值水平有提高,但是其實有壹個更穩健的指標能夠體現出亞馬遜的估值體系——我們追溯過去15年的數據,用“市值/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看,基本亞馬遜過去15年都穩定在20-30倍的區間,貝佐斯壹直在說服資本市場,亞馬遜的商業邏輯底層就是壹個現金流循環 遊戲 ,而不能只看凈利潤的表現來給亞馬遜估值。

我們經常碰到這樣的場景:很多創業者和企業家喜歡問,我這樣的公司應該用什麽樣的估值方式,其實這樣是壹個誤區:估值方式,不是約定俗成的邏輯,估值方式最終是壹個博弈結果。

對於投資人來說,他壹定希望用相對低的估值來買到足夠便宜的好公司,對於創業者來說,他壹定希望能夠更高的估值,最終的結果大多數時候都是各自有各自的看法。但對於創業者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當妳不認同我的業務邏輯時,我能沿著自己獨立的成長方向持續成長,用經營結果證明誰是對的。

投資邏輯和估值體系的本質是為了判斷壹門生意最終能否有價值,以及什麽價位合適。而在亞馬遜的案例中,貝佐斯確實在20年前就看清了這門生意的本質,就用實際行動告訴他,我每年的成長邏輯就來自於公司能產生有多少現金流,這些現金流構成了公司的投資資金來源,這些投資保障公司規模的持續成長,而在這個持續的成長又保障了公司的長期的盈利能力和市場地位,有壹天當公司真的停止成長,可能隨時能釋放出巨額的凈利潤表現,所以貝索斯始終在說的事情是:亞馬遜不是不能掙錢,而是把掙來的錢都投資出去了,換來了未來的成長。

最開始華爾街也有很多人不認可貝佐斯的現金流估值邏輯,但是最終的經營結果是,投資者也沒有辦法,尤其是當這門生意規模還不夠大的時候,如果認為亞馬遜的估值很高、波動沒有規律,而放棄投資亞馬遜,那可能就錯過了美國 歷史 上漲幅最大的公司。巴菲特曾經也是不認可其投資邏輯的眾多投資人中的的典型代表,後來巴菲特成長認為過去20年最大的失誤就是錯過了像亞馬遜這樣的公司。

所以對於企業家來說,如果資本市場不認同妳的成長邏輯,且妳又認為自己看清了生意本質,沒關系,做給資本市場看,市場最終會證明妳是對的。

04

最終貝佐斯自己的盈利模式是什麽?

在過去10年間,貝佐斯的幾乎所有的盈利來源全部都是亞馬遜的股票減持。因為規模不斷在擴大,導致市值不斷的增長,所以導致他能源源不斷的減持他的股票,而越減持它每股的價格就越高,而且在這樣壹個過程中構建了整個亞馬遜的產融互動循環。

真正頂級的資本運作,不是暗地的勾兌,不是華麗的資源,不是新奇概念,而是真的有壹套極其牛X的商業邏輯,精密、閉環、不可阻擋的向前運行,妳可以挑戰他甚至否認他,但最後時間會給妳答案。

Amazon的成功,幾乎是壹部華爾街從壹開始不認可,到持續打臉,到最後所有人膜拜的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