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微乎其微.
轉壹篇小文:
記者昨天從中國證監會獲悉,S*S托普由於涉嫌違反證券法規遭到立案稽查,此前,公司已經有過壹次被監管層立案調查的經歷。
據了解,中國證監會成都稽查局於昨天下午正式將壹份《立案調查通知》下發到公司的董事會,相關調查人員也將於今天進駐公司,對違規事項進行調查。此次中國證監會成都稽查局決定對該公司立案調查的主要原因是,托普軟件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
記者註意到,在中國證監會本周壹公布的17家未清欠上市公司的黑名單上,托普軟件也占有壹席之地。
昨天,公司還發布了股票終止上市風險提示性公告。公司2003年、2004年、2005年連續三年虧損,根據有關規定,若2006年公司繼續虧損,公司股票將被終止上市。由於公司連續三年虧損,公司股票已經於2006年5月10日起暫停上市。收盤前,公司股票也是連續拉出多根陰線,最後壹個交易日股票報收在0.760元,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仙股”。由於公司主要經營性資產和股權被凍結、拍賣,公司財務狀況嚴重惡化,目前公司人員流失,資金嚴重缺乏,業務停滯,還要面臨巨額債務負擔。
17?|?壹股獨大:關聯交易背後的真實動機
這壹講開始,先給妳看壹個數據:2012—2016年間,我國A股上市公司第壹大股東的平均持股比例是34.3%。跟美國的上市公司比起來,中國上市公司的股權則相對集中,並且通常存在控制性股東。
早期的會計研究認為大股東是造福企業和小股東的。會計學者弗裏曼和他的夥伴曾經提出“支撐”概念,認為大股東就像“大家長”壹樣,會給企業帶來資源,並且在企業陷入困境時挺身而出,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但是,大股東們真的如此無私嗎?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案例告訴我們,大股東的付出,是有其他所圖的。“壹股獨大”的股權結構下,大股東無疑對公司有極大的支配權和話語權。相比之下,中小股東處在弱勢,通常不參與公司管理,只能通過高管和大股東透露的信息了解公司的運作情況。
財務高手在分析“壹股獨大”企業的財務情況時,會特別關註大股東的行為,尤其看大股東有沒有通過關聯交易侵占小股東利益。
什麽關聯交易呢,簡單說,就是企業關聯方之間的交易。比如甲方被乙方控制,那麽甲乙雙方之間的交易就叫關聯交易。又或者是,甲乙兩方都受丙方控制,那麽甲乙雙方的交易也算關聯交易。關聯交易的本質是壹種高效、低成本的交易方式,就好比熟人之間的交易,因為比較了解,所以溝通和交易成本都很低。但是有時候,關聯交易也會被大股東利用,侵害中小股東的利益。
大股東“支撐”上市公司
我們先來看壹個案例。長征機床股份有限公司是壹家機床制造廠,1995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不過當時機械行業不景氣,所以川長征上市以後經營業績每況愈下,1997年虧損達到2010萬元。
1998年,長征機床收購了托普科技發展公司旗下的托普軟件。之後,托普發展又反過來購買了長征機床48.37%的股份,搖身壹變成為了川長征的第壹大股東。完成這壹系列重組動作之後,“長征機床”正式更名為“托普軟件“。
托普發展作為大股東控制了托普軟件這家上市公司的第二年,托普軟件就以火箭般的速度扭虧為盈,1998年實現凈利潤2936萬元,1999年更是達到5751萬元。我們知道,公司為了提升利潤進行的任何業務調整,都需要壹段時間才會見效,托普軟件是如何實現立竿見影的業績大幅提升呢?
背後的推手就是大股東托普發展。托普發展為了提升托普軟件的業績,可以說是傾盡全力,通過三種方式給托普軟件“制造”了大量收入和利潤。
第壹種方法,是把托普發展最賺錢的業務都納入托普軟件的核算範圍,快速提升報表業績。此外還采用股權轉讓方式,將利潤較高的子公司出售給托普軟件。比如1998年,托普發展就把自己旗下壹家公司53.85%的股權出售給托普軟件,而這家公司在納入托普軟件的報表之後,所創造的利潤占到托普軟件1998年凈利潤的22.84%。
第二種方法,是把托普軟件的閑置資產高價賣出。閑置資產不能為公司創造收益,還要每期計提折舊,減少公司利潤,托普軟件把這些閑置資產高價出售給了大股東托普發展的關聯企業。這樣,托普軟件不但能通過高價出售資產大賺壹筆,而且以後利潤也不再受資產折舊影響了。1998年,托普軟件向大股東的壹家關聯企業出售了部份閑置設備和空閑廠房,獲得收益835萬元。同時,由於該項資產的處置,托普軟件每年可減少折舊400萬元以上。
第三種方法,是讓托普軟件短期投融資大股東托普發展控制的企業,以獲得投資收益。1998年9月,托普軟件投資了壹家關聯方企業,投資期限10個月,托普軟件從這筆投資取得1419萬元的收益,投資年回報率為20%。
上面這些操作,讓托普軟件的業績快速提升,並成為資本市場備受追捧的績優軟件股。大股東如此支持托普軟件的目的是什麽?真的只是單純的想做好壹家上市公司,提升投資收益,或是為小股東利益考慮嗎?
事實剛好相反,托普發展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掏空這家上市公司。為什麽這麽說?我給妳講講後來發生了什麽。
大股東“掏空”和關聯交易
托普軟件趁著業績提升,2000年在資本市場進行了再次融資。好景不長,資本市場對托普軟件的熱度還未消減,2002年開始公司的業績就開始下滑,。2005年12月31日,托普軟件股票成為滬深A股中唯壹壹只股價低於1元的股票。
發生了什麽呢?
原來,大股東把托普軟件這家上市公司從瘦養肥,是為了用這家公司在資本市場圈錢,之後再把這家公司的錢和其他資源轉入自己的腰包。財務上,這波操作叫大股東“掏空”,也叫“隧道效應”。
托普發展是通過什麽途徑掏空托普軟件的呢?會計學者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結論是:關聯交易是大股東侵占小股東利益的重要途徑。
剛才我們說了,關聯交易本質上是壹種高效、低成本的交易方式。就好像朋友之間的合作,因為相互了解、彼此信任,所以容易達成壹致。而且出現問題的時候,也相對容易協調解決。但是,關聯交易也可能變質,成為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的工具。
那麽托普發展是如何通過關聯交易侵占托普軟件的利益呢?
第壹種方式,是通過大量關聯交易將托普軟件的資金和利益向大股東的關聯方轉移。托普軟件在2000年完成再融資後,將募集資金中的5.58億元投給了關聯方,從關聯方購買軟件。托普軟件為這些交易支付了高額溢價,實際上變相把資金轉給了大股東的關聯企業。
第二種方式是大股東占用托普軟件大量資金。占用資金通常有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
大股東直接從上市公司拿走各種財產物資,就是直接占用,體現在財務報表上,就是上市公司賬上會產生大量的其他應收款,而欠款方就是大股東本身或是它所控制的企業。如果這個金額逐年在增加或者比同行業企業公司高很多,就需要特別警惕。
再看間接占用資金的方法,比如,讓托普軟件為大股東的關聯公司提供貸款擔保。因為上市公司被認為是信用較高的公司群體,所以用上市公司進行擔保更容易獲得貸款,但是壹旦貸款還不上,最後往往就變成了擔保方,也就是托普軟件的真實負債。托普軟件2004年年報披露,截至2004年6月30日,托普軟件為17家關聯方公司的101筆銀行借款提供擔保,由於關聯方公司未按時歸還銀行借款,法院判決由托普軟件承擔連帶責任,這個金額高達14多億元。
妳看,“掏空”行為對企業的中小股東、債權者會帶來嚴重的經濟後果。這些企業的財務質量更差,風險更高。
托普發展作為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的行為並不是個案,雷士照明、春蘭股份、紫鑫藥業.都有過相似的做法。
所以,大股東短期的付出,支持和提升上市公司業績並不是最終目的,他們支持這些公司是希望公司繼續生存以保留未來實施掏空的機會,他們的真實目的是為了自己長期利益的最大化。
公司治理的作用
那企業有沒有什麽辦法防止被大股東掏空呢?
會計學者們從公司治理的角度進行了大量研究。結果發現,有兩種方法比較有效:
第壹種,如果能在股權分配時,保證有兩個以上的大股東享受控制權。各大股東之間互相牽制、互相監督,任何壹個大股東都無法單獨控制企業的決策,就能很好地抑制大股東的掏空行為。
第二種,引入機構投資者角色。我們都知道公司的股東有兩大類,壹類是個人投資者,另壹類是機構投資者。壹般來說,機構投資者每天都在研究這些企業,進行投資。所以他們就能很好得利用他們的專業優勢,監督上市公司管理層的經營運作,參與公司治理,使上市公司的經營更加規範化、有效化,這樣,就能減少大股東侵犯中小股東的機會。
總結
在分析“壹股獨大”企業的財務情況時,需要特別關註大股東的角色和行為。特別是看大股東有沒有通過關聯交易的方式掏空上市公司。
課後思考
“壹股獨大”的企業,容易出現大股東掏空的行為。反過來,股權分散的企業,也就是說,有眾多中小股東的企業也容易出現問題,請妳分析下會出現什麽問題呢?
歡迎妳給我留言,我們下節課再見。
托普軟件何時能刪除嗎
隨時都可以。托普軟件是壹款遊戲棋軟件,我國沒有法律規定不允許刪除手機中軟件,屬於人身自由可以隨時刪除托普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