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股票投資 - 糧食價格都漲了,大米為什麽不漲?2022年大米還有希望嗎?答案來了。

糧食價格都漲了,大米為什麽不漲?2022年大米還有希望嗎?答案來了。

谷物市場變化很快。被稱為“四大作物”的玉米、小麥、大豆、水稻紛紛上漲,且漲幅較大。只有大米的價格還在原地打轉。

到底是怎麽回事?大米為什麽不漲?2022年水稻能增產嗎?以下重點與大家探討:

壹、糧食市場回顧:

1.玉米市場表現:仔細梳理,2020年是玉米和大豆價格上漲的主場。玉米價格從每斤0.95-1.0元左右漲到最高1.5元/斤,漲幅超過50%。即使2021有所回落,也維持在1.35。

2022年2月下旬以後,玉米市場呈現穩中有升的態勢,但市場呈現南弱北強的特點,主要是黃淮地區和華北地區玉米品質壹般,年前銷售進度較慢,節後銷售壓力較大。

東北地區正好相反,導致近期走勢強勁。

但3月5日玉米市場呈現北漲南跌態勢,13企業上漲0.5-1.5點,其中鐵嶺國投上漲1.5點,1.340元/公斤;秦皇島李華上漲1點,1.355元/斤;廣宇澱粉上漲1點,1.370元/斤;湘池健源上漲1點,1.380元/斤;壽光金玉米、臨清金玉米均上漲1點,1.375元/斤;其他幾家企業上漲了5%。具體報價請參考附表:

2.大豆市場表現:東北大豆價格也從每斤1.7-1.9元漲到目前的2.95-3.10元區間,漲幅約66%,也甩了好幾條街的大米。

3.小麥行情表現:2021是小麥上漲的主要行情。價格從1.25-1.30元/斤漲到目前的1.65元壹線,漲幅28.9%。目前來看,上漲並沒有結束,整體上漲還有空間。

近期小麥市場走勢強勁,個別企業直接沖擊1.7元關口。在昨天的文章中,風險已經被提出。這並不是因為今天的市場存在僥幸心理,多達25家企業確實大幅下跌,市場壹片恐慌。

其中,9家企業跌幅超過5個點:濰坊夜香面粉下跌9個點,1.58元/公斤;禹城五得利跌5點,1.62元/斤;發達組東西部地區均下跌5點,1.55元/公斤;白象五得利跌5元,1.62元/斤;新鄉五得利跌5點,1.600元/斤;發達面粉武城跌5點,1.55元/斤;山東天邦面業跌5點,1.615元/斤。

其他企業下降1.0-4.4點,詳見附表:

至於玉米、小麥、大豆漲價的原因,文章之前已經做了分析,我就不贅述了。關於後市,簡單總結為三句話:玉米上半年肯定漲,1.50元價格可期;小麥仍有上漲空間,但空間有限;大豆以穩為主,不要想太多。

今天,我們聚焦沈寂多年的大米市場。雖然國家最低收購價每斤提高了1分和2分,但行情依然不好。南方秈稻主流價格早晚維持在1.20-1.40元之間,東北粳稻差價較大,普通圓米多為1.25-65438+。幾年來價格壹直在這個範圍內波動。近日有消息稱,黑龍江建三江地區糯米低至1.0元/斤,小粒米1.23元/斤。

第二,那大米為什麽不漲?

原因壹:產能相對過剩。

2020年以前,種水稻效益比較明顯。在民間,人們認為種植水稻比旱地強壯得多。很多地方把旱地改成水田,應用技術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導致水稻高產,11年水稻總產量超過2億斤。

原因二:大米庫存太大。

由於大米價格較低,為了保護農民的種田積極性,每年都開始在市場上收購大米,導致大米庫存相對較高。據了解,目前全國大米庫存約為1.4億噸,去庫存壓力依然較大,對新米價格也有壹定影響。

原因三:大米的用途比較單壹。

與玉米相比,大米只能作為口糧,還有飼料和乙醇,而玉米可以作為口糧和加工食品,在制作飼料原料和生產乙醇方面比大米更劃算。

2021玉米價格暴漲過程中,很多飼料企業用小麥代替玉米,而大米只能看熱鬧。

當然,除了以上三個因素,還有壹些國際因素、進出口因素、資本投機因素,決定了大米的價格遠不及其他三種糧食。

第三,大米是不是沒機會漲了?

答案是否定的,大米總有壹天會漲。個人預測今年下半年會有轉機,2023、2024年的米價應該是大米的“主場”。

主要邏輯有三點:

壹是產能有下降趨勢。

“水田變旱田”的情況正在發生。由於種植效益的影響,我們當地有部分農民把水田改成了玉米,其他省份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第二,去庫存的力度會加大。

大量庫存需要輪出,因此大米進入飼料行業和乙醇生產市場的比例會增加。

第三,為了穩定大米產量,國家將盡壹切可能穩定大米價格。在公布的2022年最低收購價中,每斤大米價格將提高1-2分錢。

總的來說,現在的米價確實有些落後。大米為什麽不漲?2022年大米還有希望嗎?妳怎麽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