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股票投資 - 妳對目前社會發展有什麽看法?

妳對目前社會發展有什麽看法?

我們經常會聽到壹個詞語——“時代潮流”,所謂“時代潮流”,其實就是指社會發展的方向。既然是叫“潮流”,那麽順“流”而進,將相對安全省力,逆“流”而動,就可能因為劈頭蓋臉的浪尖潮頭成為時代的悲劇。我們現在的時代“潮流”是什麽?在這裏,我不想通過堆砌空洞的概念,得出壹個我想要的結論。我希望通過社會上已經出現的現象、已經發生的事情,從事實出發,展望社會發展的方向。

前段時間深滬股票大跌,結果造成了全球股市波動。這壹方面說明了中國經濟實力增強,對世界的影響擴大;另壹方面,而且是更重要的壹方面,是凸顯了“全球壹體化”的特征。不久前有網友(好像是“愛妳壹萬年”吧),推薦了壹本書——《世界是平的》,在這本書裏,作者詳細的描繪了“全球化”的世界。不管有多少人不喜歡,無論對自己的民族傳統有多不舍,全球化必將到來,而且正在到來,對某些國家和地區來說,是已經到來。為什麽“全球化”是人類必然的趨勢?從工業革命開始,人類高速發展的引擎就被點燃,從而將人類推入了壹個快速發展的時期。在工業化的帶動下,現代交通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瓦特發明蒸汽機之後,最先大規模用在紡織行業,然後就逐漸擴展到交通領域,從蒸汽輪船,到蒸汽火車,然後到汽車的發明,然後是萊特兄弟制造出了第壹架成功飛行的飛機........,總之,交通現代化的成果就是讓人們的腿變長了,地球的尺寸被縮小;而伴隨工業化的第二個成果就是通訊的發展,為了替工業生產解決動力問題,法拉第發明了發電機,第壹個應用了電磁轉換的規律。後來,麥克斯韋在吸取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建立起了完善的電磁學理論,從此,利用電磁交變傳播的方式,人類通訊能力得到意想不到的提高,從第壹份無線電報橫跨大西洋,到今天的3G手機視頻通話,人們進行信息交流越來越簡單、直接,通訊技術將人與人的溝通拉近了。工業化促進了交通和通訊的現代化,而交通和通訊的現代化,後果就是:地球“變小”,“全球化”成為必然。所以,從世界範圍來看,“時代潮流”就是“全球化”,更明確壹點的表述是“資源配置的全球壹體化”。

工業化有兩個個特點,就是越是大規模生產,制造成本越低;分工越細,效率越高。在這個特點的推動下,所有的工業產品設計都必須面對最大多數的人群,或者說,所有的產品從設計開始,都是要以大規模生產為目標的。用更簡單明了的壹句話來總結:工業化的動力和結果都在於產品的“平民化”。舉壹個最近的例子,微軟富翁西蒙尼前幾天才傲遊太空返回地球,對於宇航飛行,這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不可想象的。但太空遊客必然會越來越多,壹百年之後,可能就是家常便飯了。美國人為什麽要制造航天飛機,而舍棄安全性更好,價格更低的宇宙飛船?就是因為他們著眼於將來太空飛行的“平民化”,寧願現在高成本高風險,也要積累宇航飛行器的平民化的經驗和技術,從這點來說,美國人是有遠見的。工業化本身是資本追逐利潤的結果,資本追逐利潤的本來目的並不是為了要平民化,而是相反,是為了維持和鞏固資本精英們的地位。但世界就是這麽“哲學”,總是用它自己的規律來推動社會發展,而不會遷就某些人的意誌。

工業產品的“平民化”,表面上看只是資本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而采取的壹種“媚俗”行為,但內涵並不是這麽簡單。所謂“媚俗”,就是要將“俗人”的意誌擺在第壹位,要投“俗人”之所好,想“俗人”之所想,以“俗人”的意願為中心。如果說“俗人”不太好聽或者有點拗口,那麽就改成“平民”吧,大規模“媚俗”的結果就是社會凸顯“平民”的意誌,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之下,平民意識興起,成為社會主流。在這種意識的推動下,“平民化”也就成了社會發展的方向。如果“平民化”僅僅局限在工業產品的大眾化上,那麽資本和精英階層是會歡迎的,大家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安定和諧”。但在平民意識的推動下,平民們並不滿足於僅作工業產品的“上帝”——顧客,他們想要的更多(可以參考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平民意識從工業產品擴展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政治、經濟全方位的平民化,這才是平民們的需要。因此,全方位的平民化,也就成了我們社會發展的壹個方向。具體怎樣才能實現平民化,我後面再講。先總結壹下老僧對社會發展方向的看法:人類必然聯系得越來越緊密,全球化是國際政治的發展方向;工業化導致了社會的平民化,而更進壹步的平民化要求平民意誌在政治、經濟領域內得到更大的體現。因此,政治上要求“平民民主”(強調壹下,是平民民主),經濟上要求資源分配向平民傾斜,這就是老僧看到的歷史潮流。

那麽我們該怎樣去順應歷史潮流,而不是逆流而動呢?暫時先不談“全球化”的問題,先談談怎樣順應社會發展的“平民化”。既然平民化在政治上要求“平民民主”,而政治問題又是社會發展的核心問題,那麽“平民民主”應該就是平民化社會的核心要素。在這裏老僧不打算去定義什麽是“民主”,但想先說說“民主”的前提。“民主”的前提是什麽呢?我認為是“自由”“平等”。看到這裏,我相信右邊的朋友可能要笑了——“呵呵,這不是和我們的觀點壹樣嗎?拾人牙慧。”,我要承認,到目前為之,我的表述和右邊朋友的陳述是沒有多大差別的。下面就重點談壹下老僧對“自由”的理解,這壹點可能是和右邊朋友理解有差異的地方。

什麽是自由?擺脫束縛就是自由。廣義來說,天下萬物,皆在為爭取“自由”而運動。但宇宙之中不存在絕對的自由。任何存在,都受另外存在的約束(作用力),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宇宙就是由四種基本“約束”(作用力)建構起來的,所以宇宙中“束縛”是絕對的,而“自由”是相對的。但這不是我想要談的重點,在這裏我想談的是相對的“自由”,是要談如何擺脫“約束”,獲取“自由”。對於人類而言,“束縛”更多的是體現在“依附”關系上。在原始社會,氏族部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整個部落群體“依附”於自然環境,這時候,部落群體最大的願望是擺脫自然環境的束縛,尋求部落的自由,於是後來就有了養殖,有了農耕,原始部落也因此而部分擺脫了自然的約束,獲得了相對的自由;再後來,人類每壹次的技術進步,都從自然那裏獲得了壹點自由,人類總的趨勢是對自然的“依附”越來越小,所以自然環境對人類的束縛也越來越少,當然,人類也因此野蠻的對待自然環境。從自然崇拜到科技崇拜,本質上體現了人類獲取自由之後的傲慢。當然,戰爭是長期的,今後自然如何回擊報復現在並不是很清楚。當然,人類整體尋求自由的過程,也不是我想要談論的重點,因為在這篇帖子裏,我是想討論“民主”的前提,主要是討論個人的“自由”。

對於人類個體來說,束縛最主要體現在各種各樣的依附關系上面。或者換壹句話說,因為依附,所以被束縛,因為被束縛,所以不自由。人從壹生下來,就有了第壹個依附對象,那就是他的母親,離開了母親的關懷和照顧,他就不能生存,所以這種依附關系,是基於生存和安全的需要。隨著長大,生存能力逐漸加強,於是對父母的依附性越來越弱,最後完全獲得了自由。所以,壹般小孩子都希望長大,希望長大的實質是希望獲得自由,希望按照自己的時間睡覺,做自己喜歡的食品,想看什麽電視就看什麽電視.....。但人長大之後才會發現,他們仍然會感到很多約束,仍然不自由,甚至感覺更不自由,生存的壓力依然存在,如同小時候不能違背父母的話壹樣,長大了他們不敢違背老板的話......。為什麽會這樣呢?因為仍然存在著依附關系,所以必然受到約束,因此不可能自由。說了這麽多,實際上歸結起來只有壹句話,要爭取自由,必須擺脫“依附”關系。

前面說了,民主的前提是自由和平等,自由就是擺脫束縛,而人類個體的束縛主要體現在各種依附關系上。既然社會發展的方向是平民化,而平民化的核心是“平民民主”,而民主的前提又是要擺脫人類個體對客體的依附關系。那麽,如何才能更有效的解除個人身上的各種依附關系從而獲得個體的相對自由呢?各個階段,人身依附關系表現是不同的。奴隸社會,奴隸主直接控制奴隸們的生死,所以奴隸高度依附奴隸主;封建社會,佃農依靠耕種地主土地而生存,所以地主也通過控制土地而建立起佃農對自己的依附;而資本主義社會,表面上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社會,但是,由於實施的是生產資料的私有制,通過資本控制生產資料,而無產者們只能透過出賣自身勞動力來換得生活資料,所以資本透過生產資料而完成了對勞動力資源的控制。總得來說,人類個體對其他成員的依附性在逐步減弱,從直接依附奴隸主,到依附土地,然後到依附資本,壹步步走來,社會成員的自由度都在慢慢增加。但社會發展不會止步不前的,人類追求自由的腳步也不會停止,所以科技會不斷進步,而人類個體也會不斷的擺脫別人的束縛。

那麽,當前人們如何才能擺脫對資本的約束呢?為了兼顧社會發展和個人自由度,將生產資料公有可能是最好的辦法。公有制的的意義不僅僅是國家統壹調配資源,實施計劃經濟,避免經濟危機;更重要的壹點是,生產資料的公有制,讓人們擺脫了對資本的依附關系,這是平民民主的前題。前面我說了,如果平民化只是局限在工業產品的大眾化上,那麽資本家精英階層會很歡迎;但當平民對資本家和精英階層享受的“自由”(不是抽象意義的概念,而是指擺脫各種各樣的約束)也虎視眈眈的時候,他們的局限性甚至是反動性也就跳出來了。任何依附關系都是剝削的前提,為了維持勞動力對資本的依附關系,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國家,勞動者是不可能也是不可以有生存安全感的,必須通過某種手段,制造勞動者的生存危機,才可以保證人們始終維持著對資本的依附。所以,私有制下,不可能有大多數人都享受得到的自由平等,不可能實施真正的民主。

平民化是社會發展的潮流,與平民化對應的是精英統治。平民化在政治上是要求人民民主(平民民主,壹不小心就寫了心裏的詞匯),在經濟上要求資源配置平民化。實際上政治上如果實現了平民民主,資源配置向平民傾斜是水到渠成的。再完善的選舉程序,再嚴謹的民主制度,如果出現了壹邊是幾億元的“湯臣壹品”,壹邊是大量的“天橋公寓”;壹邊是幾十萬元壹桌的盛宴,壹邊是偷米糠吃的下崗工人,那麽這肯定不是民主的結果,這也肯定和平民化的時代大潮相背離的。

平民化,這就是我對當前“歷史潮流”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