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若琪:兩次心臟手術後 什麽都看淡了
“今年2月,第15任中國女排隊長惠若琪退役了,帶著動過兩次手術的心臟和肩膀內的7顆鋼釘。
外界對惠若琪的最深記憶是2016年的裏約奧運會決賽賽場,她那記利落的探頭球助中國女排拿下了奪冠的最後壹分,令凍結的空氣變成了熾熱的狂嘯。
浪漫主義者可以把運動員的傷痕比喻為勛章,甚至神秘命運的饋贈,但是,對於運動員來說,傷痛是噩夢,甚至是死神的炫耀之舞。
在裏約奧運會開始前6個月的時候,惠若琪接受了第二次心臟手術,當時她做好了不能下手術臺的準備,手術因此還被她推遲了兩天,於3月6日進行,因為3月4日是惠若琪25歲的生日。
運動員痛恨傷病、懼怕傷病,它可以輕易地讓壹個人的運動生涯戛然而止,從領獎臺上跌落到不知所措的凡間。
惠若琪就是因為傷病而不得已而退役,所以,她成立了“惠若琪女排基金”,希望幫助那些傷病運動員解決人生的困局。
而她的視野不僅存在於賽場之內,她希望用“體育+”來做更多的事業,比如,利用體育支教,讓運動的魅力影響到邊遠山區。
為了“惠若琪女排基金”的發展,惠若琪顯然已經開啟了另壹種生活,參加綜藝節目、亮相時尚秀,以至於人們以為她要憑借自己的顏值進軍娛樂圈,但惠若琪心知,這樣的“出名”不過是為了讓自己的基金更加有影響力。
讓惠若琪有些無奈的是,外界凝聚在她身上的焦點並非是她的公益事業,而是私人生活——惠若琪最近因為公布了將於月底舉行的婚訊而上了頭條。
但她也欣然接受所有的祝福,願意以這樣的方式給惦念她的球迷們壹個“交代”。
近日,惠若琪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的專訪,身材修長、面目清秀,會讓人誤以為是超模,而她的言談穩重而又風趣,多年來叱咤賽場的修煉,她那顆受傷的心臟也比常人強大好幾倍。”
曾經以為再也打不了球而哭泣,因為傷病而不得不退役
惠若琪稱得上是排壇的“天之嬌女”,她1991年出生,16歲即入選國家隊,五年後,便在俞覺敏執教的國家隊中成為主力,和隊友壹起拿到亞錦賽冠軍和世界杯季軍。
2013年,惠若琪成為了中國女排的第15任隊長。2016年裏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在決賽以3:1戰勝塞爾維亞,獲得奧運會冠軍,惠若琪在終場前的探頭球為中國隊的奪冠壹錘定音,那壹幕已成為經典中的經典,就連惠若琪自己,現在看到鏡頭回放,也會起“雞皮疙瘩”。
運動員在賽場上的“光輝歲月”是以身體上的傷痕累累為代價的,其中的苦楚只有自己清楚,在27歲的黃金年齡急流勇退,對惠若琪來說是個艱難的決定。
解說員洪剛曾經在比賽的解說中提到,惠若琪壹年參加的比賽幾十場,每場比賽強攻接近50次,加上調整攻,每場比賽起跳幾百次,甚至比科比還要累。 2015年,惠若琪在女排世界杯出征前夕查出心臟問題,之後,在裏約奧運會開始前6個月的時候,惠若琪接受了第二次心臟手術。
“退役想了好久”,惠若琪說及此處,輕輕地嘆了口氣,她表示,醫生勸過很多次不要再堅持了,但自己壹直在“前前後後不停想”,“要跟家人、隊伍、醫生等溝通,到最後,退役已經不是我壹個人的事情了,需要平衡所有,做出大家都接受的選擇。”
惠若琪當然會有萬般不舍,裏約奧運會奪冠後的她,仿佛是打通了任督二脈,開始真正享受打排球的過程:“現在打球很釋然,和小時候的感受不壹樣,小時候就是憋著壹股腦的沖勁,沒有過多技術可言,現在更成熟,更遊刃有余,如果能打,我肯定會繼續。但是在堅持的過程中,每天都會擔心傷病,這份困擾會慢慢蓋過打球的樂趣,所以我不得不退役。”
放棄排球運動員生涯,惠若琪是否為此哭過?她沈默了壹下回答說:“之前曾經因為受傷打不了球而哭過,那時以為自己再也不能打球了,但是在最大傷病過去後,對所有的東西都比較看淡了。”
做了兩次心臟手術,惠若琪說最大的問題已經解決,但是仍然不能勞累,“太勞累就有些不舒服。”
不會演影視劇,參加活動是為了宣傳“惠若琪基金”
“惠若琪女排基金”是惠若琪退役前即決定要做的事情,發起初衷也是因為傷病對於運動員的殺傷力。她告訴記者:“裏約奧運會回來之後,我就有了這個打算, 2015年因為傷病,我險些不能再打球,2016年很幸運重新回到賽場,並在奧運會上奪冠圓夢。我能夠感同身受,會了解到運動員在遭受巨大損傷不能打球的那個瞬間的迷失感,我希望用這個基金幫助受傷病困擾的運動員渡過難關。做著做著,我覺得體育可以做很多事情,幫助少壹部分人,影響更多人,希望用體育影響社會。”
在惠若琪看來,大家都說“互聯網+”,其實體育也可以+很多東西,“大家認識的都是競技體育,但是更接地氣的是,如果大家全方面地去審視體育,體育才能走進生活,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做公益並不容易,惠若琪也早有心理準備,“因為公益二字很敏感,大家不是非常有信心,甚至會存有質疑”,但是,在她看來,不能因為別人的議論就不作為,“對我來說,如果壹旦選擇進行,就要幹好,自己做到問心無愧。我自己受益於體育,所以,我希望有更多人能夠受益於此,會無形中幫助到很多人。”
除了幫助傷病運動員外,惠若琪女排基金現在還開始了“支教”,惠若琪在五天內去了五個城市的五所師範學校,號召體育專業的學生能夠參與到支教中,讓體育影響到邊遠山區,乃至全中國的學生。她表示,未來基金會壹步壹步地走,計劃設立更多的崗位,能夠讓球員參與進來,這樣也能夠解決壹些球員的就業問題。
在惠若琪看來,職業運動員都有戰勝艱難的勇氣和能力:“運動員的職業生涯就是不斷遇到艱險和解決困難,我們會有短暫的沮喪,但很快就會想到怎麽去走出困境,而不是沈浸在負面的情緒之中。”
惠若琪公布婚訊後,郎平指導的祝福是“早生貴子”,對於自己的“下壹代”,惠若琪也笑說:“不會逼迫自己的孩子學什麽,但是至少會讓孩子練壹種體育運動,運動對人生的幫助很大,雖然表面看來不像文化課那樣在職業上有直觀的幫助,但運動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板塊,不僅鍛煉人的身體機能、提升智力發育,還會教妳懂得什麽叫堅持和團隊協作,教會妳尊重對手,以及在經歷失敗後,可以接受失敗、面對不足。”
至於是否打算進軍影視圈,惠若琪壹副“萬萬不會考慮”的表情:“啊?哈哈,正常情況下我不會演的,如果是關於排球的、體育的影視作品,我願意去支持,這畢竟不是我擅長的領域,我還是專心做我想做的事情吧。”
小時候沒少挨打,練就了忍痛能力
惠若琪的微博名是“元氣少女”,確實,她從小就是個性十足、精力旺盛。
惠若琪生下來就是57厘米的大個子,這樣的條件,如果不練體育,簡直是辜負了“天命”。
10歲時,惠若琪第壹次接觸到了排球,那時候父母想讓她練習壹項運動強身健體,由於父親大學時曾經是排球隊隊長,而且覺得打排球沒有身體上的對抗、相對溫和,所以很自然,父母給惠若琪報了排球興趣班,“我小時候不知道排球是什麽,看了日本電視劇《排球女將》才知道,練著練著就愛上了。”
惠若琪看起來漂亮乖巧,可是她笑說其實自己小時候天天被打,母親把她的手都掐紫了,但她依然不會承認錯誤:“我爸說我簡直就像是劉胡蘭壹樣。當運動員後,傷痛恢復是挺痛苦的事,可是我都忍過來了,可能我的忍痛能力從小就練就了。”
惠若琪小時候還淘氣好動,“家長在商場裏不讓我亂跑,怕我跑丟了,結果我就是繞著商場跑圈。還有壹次去大姑家,她家新裝修的房子,我從茶幾爬到電視櫃上,從電視櫃上爬到冰箱,又從冰箱上了衣櫃,結果把冰箱踹倒了,把大姑的新家砸了壹個坑。”
不過,這種又倔又皮的性格,卻讓身為運動員的惠若琪成為了“鋼鐵戰士”:“可能讓我比較有求勝欲望,有韌勁。”
這份吃苦上進的能力不僅局限於體育運動,惠若琪並沒有因為鍛煉耽誤學習,初中時她還考過壹次全年級第壹,她笑著對記者說:“我自己也不知道怎麽考的。”那時,她的鉛筆盒底下有個海綿墊,惠若琪經常用彩色筆寫寫畫畫,給自己寫壹些勵誌的小目標。
惠若琪喜歡嘗試新鮮事物,這也是她退役後不想做教練的壹個原因,“因為我想換種生活方式,教練跟運動員其實是壹模壹樣的,每天三點壹線,經常顧不了家,女性教練更為辛苦,像郎導,就錯過孩子在青少年時期的成長。還有壹位教練,為了帶隊伍,備戰了幾個月,回家時孩子都不認識她,不叫她媽媽了。”
讓惠若琪有些遺憾的是自己也錯過了妹妹的成長,似乎突然之間妹妹就長大了,“妹妹壹米七五左右,她不打排球,也不看我比賽,在她四五歲時,有壹天我父母坐在電視前看我比賽,我妹妹過去看,結果她不給我們加油,給我們的對手加油,因為她說人家長得像芭比娃娃,好看。”
沒覺得自己顏值高,愛出汗壹化妝就花了
從16歲進國家隊以來,惠若琪的生活就奉獻在這片球場上,如今,開始接觸外面的世界,惠若琪的感覺是開心和不開心的事情都有,不過,她都可以接受。
退役後的生活,惠若琪還是需要壹個階段去適應,“以前的環境相對封閉,生活很單調,退役後是覺得自由了,但是什麽事情都需要自己去想、去規劃,這時會發現,原來還是以前的生活單純,做的是自己擅長的,現在則是全新的環境,從奧運冠軍變成重新學習技能的壹個普通人,無法再得心應手,會有壹點點落差。”
而且,脫離了和“小夥伴們”壹起的集體生活,惠若琪也有些寂寞,“所以我把工作、學習、生活都安排得很滿,這樣就不會去想適應不適應,好在現在通信發達,大家隨時可以微信聯系。”
在運動員中,惠若琪以“顏值”著稱,不過這倒是她本人最不在意的方面,惠若琪說自己不重視顏值,“我上幼兒園時剪短發,感覺自己像個爺們兒,再長大壹點也不覺得自己好看。以前在路上碰到過類似於星探的人,讓我做模特,我的回應是:"騙子"。我不重視顏值,現在很多球員會通過化妝展示自己更美的壹面,但是第壹,我不會化妝;第二,我愛出汗,壹化妝就花了;第三,懶,化妝得早起十分鐘,我願意多睡十分鐘。”
在惠若琪看來,運動中表現出的最真實狀態就是美的狀態,“我現在有時候看自己比賽的照片,脖子上的青筋都要爆出來,面目猙獰,妳能說好看嗎,還有抱頭痛哭的照片,也是哭得好醜啊,但是妳不能說那是美或醜,那就是壹種最真實的狀態,能夠震撼到大家心靈的事物都是很美的,是這個行業特殊的美。”
感謝家人和“另壹半”的支持,做公益沒有後顧之憂
惠若琪的獨立能力很強,或許這也是她擔任女排隊長的原因。她說小時候遇到煩惱時,跟誰也不傾訴,因為她認為不要給別人帶來不必要的煩惱,“妳情緒不好就不要影響別人,所以都是自我消化、心理疏導。我會畫畫、聽歌,但更多是跟自己聊天,"這件事情是什麽樣的?為什麽會這樣?我應該怎麽辦?比較理性地去想、去解決。”
長大後 ,她也是依靠自己去面對更大的世界,“靠信念,執著,以前看心靈雞湯的書,從裏面找到力量。”再成長些,她學會了找別人幫助,問她壹度被外界質疑時,是怎麽挺過來的?惠若琪笑說:“咬牙唄,我也有情緒失控,很難過的時候,身邊人幫我很多,以前是純靠自己消化,慢慢學會找身邊人傾訴,從別人那裏尋找力量,就像裏約奧運會我們開始有很多困擾,郎導說,如果明確了自己做這件事,就不要聽外邊聲音,因為妳知道自己做的是對的,內行人更懂得妳在做什麽,所以不要過多在意別的事情,腳踏實地幹下去。”
也因此,惠若琪如今堅定不移地做著自己的公益事業,“感謝家人和另壹半,讓我沒有後顧之憂去做這件事情,不會迫使我有養家的壓力,我因此能做內心喜歡的、有意義的事情,很欣慰。”
惠若琪在今年3月21日,正式宣布了她的“另壹半”,男友楊先生1米86,學醫,是位“高材生”、“什麽都懂的人”,而且為了惠若琪學做飯,研究關於心臟病的醫書。
說起公布男友,惠若琪說,“很多球迷都關心我幸福不幸福、好不好,現在,好事將近,就跟大家告知壹下,也是互相尊重。”
惠若琪的婚禮定於4月底,惠若琪坦承正為此忙碌著,不過,她現在仍有壹半的精力是用於公益事業,此外,還要繼續讀體育人文社會學的博士課程,未來,惠若琪希望能找到誌同道合的人,壹起從事體育公益,退役對她而言,只是新生活的開始,畢竟,她才27歲,剛到人生最美好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