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之後,我壹時興起看了小說改編的電影。
放不下看小說看電影。
原計劃在10的最後壹天寫壹篇相關的文章。
但是看了格裏高裏·派克主演的《殺死壹只知更鳥》,鏡頭就像老照片的美國黑白影子,對我有很大的魅力。
然後,我重溫了很多美國電影圈從40年代到60年代的黑白經典。
《斷橋》、《欲望號街車》、《羅馬假日》、《蒂凡尼的早餐》和《安娜·卡列尼娜》。........
在這些經典電影中,費雯·麗和赫本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寫《殺死壹只知更鳥》書評的計劃暫時推遲了。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永恒的“女神”。
談論這兩位好萊塢巨星並不容易。
在我看來,如果借用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中對女性的描寫,那麽赫本可能被比作壹朵白玫瑰,壹個天使,而費雯·麗則是壹朵紅玫瑰,壹個精靈。
赫本的美是高貴而有意義的。
費雯·麗美麗、有靈氣、迷人。
人們心中的赫本永遠是壹張青春的臉,壹個微笑就能輕易贏得全世界的心。
她是上帝的寵兒,是墜入凡間的天使,留下了海之珠。
1929年5月4日,奧黛麗·赫本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壹個貴族家庭。她不僅有比利時、荷蘭、英國和愛爾蘭的血統,還在很小的時候就學習了芭蕾,因為這些賦予了她壹種天生的優雅。
費雯·麗有壹張精致的臉,立體的五官和細長彎曲的眉毛。
即使這位美女已經奄奄壹息,只要她的眼睛還在,她那閃著異樣光芒的翡翠般的眼睛還在,她仍然是那個好勝而迷人的斯佳麗。
1913 165438+10月5日,費雯·麗出生在大吉嶺海峽。
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她被送到了英國的聖心修女會,遠離了她多姿多彩的童年,留下她壹個人在古老的修道院裏流浪。
人這壹生總會經歷這樣的困難,但也正是因為有了荒蕪的修道院,她才發自內心的強大,對人的善良。
我仍然記得費雯·麗主演的《飄》。在銀幕上,她就是斯嘉麗,斯嘉麗就是她。她的溫柔可愛中夾雜著驚人的不羈,灰藍色的眼睛裏既深情又狡黠。
赫本和費雯·麗的美麗從來都不壹樣。她是名門望族,是時尚界的繆斯,是整個時代純真夢想的完美體現。費雯·麗,她是壹個玩到極致,生活到極致,精神飽滿的人。
赫本致力於表演藝術和公益事業,費雯·麗把自己獻給了角色。
說到赫本,人窮到只剩壹個字:美
但在她的壹生中,她的美麗沒有換來任何東西。
她致力於演員事業,更致力於公益事業。
她是《羅馬假日》中的安妮公主。她愛上了壹個記者,但兩個拼命想靠近的人被重重的人群隔開了。她無法放棄自己的責任,她的人只能在江湖中相互遺忘。
她是《窈窕淑女》中的伊麗莎。赫本很美,但是她演繹的花童有點欠缺,因為她真的缺乏壹個真正底層女性的氣質。
她是霍莉,壹個在蒂凡尼的早餐流浪的女孩。赫本的加盟,給小說增添了其他帶有苦澀味道的因素。杜魯門·卡波特在片中的風格已經被淡化直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赫本的氣息,甜美、時尚、清純、溫柔,還有壹點波西米亞風。
當然,除了專註於表演藝術,赫本也將壹生奉獻給了慈善事業。
從65438到0988,她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親善大使。她不時舉辦壹些音樂會和募捐活動,足跡遍布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她還帶著壹場重病去了索馬裏,看望快要餓死的兒童。受到當地人民的廣泛喜愛和歡迎。
10月20日,在她彌留之際,她的大兒子肖恩問她是否有話要說。
她的回答是:“不,我不後悔...我只是不明白為什麽這麽多孩子在受苦。”
如果世界需要壹個美麗優雅的形象,那壹定是她;如果需要壹個慈悲的形象,那壹定是她——赫本。
她的外表會變老,但她的內心永遠是壹個墜入人間的天使。
費憑借《飄》贏回了小金人,她想起了斯嘉麗在亞特蘭大戰爭中的奔跑背影,裙擺搖曳。
她的野性與驕傲、堅強與倔強、不甘示弱與屈服,都被費演繹得淋漓盡致。
費雯·麗憑借《欲望號街車》第二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但扮演布蘭奇加深了她的精神疾病。
對表演的過分投入已經讓她離不開角色了。
《藍橋》是壹部經典的愛情悲劇。羅伊和瑪拉在滑鐵盧橋相遇,兩人壹見鐘情,決定共度壹生。但是壹場戰爭把他們分開了,再次相見早已是另壹番景象。
米爾頓夫人,安娜·卡列寧,最後大象散步費雯·麗終於因為躁郁癥堅持不下去了。
她的每壹個角色都是用生命詮釋的,每壹次表演對她來說都是殘酷的折磨。她是壹個用生命與魔鬼交易,獲得永恒榮譽的人。
奧黛麗·赫本的生命是完整的。除了演戲,她還盡力豐富自己的生活,養動物,做慈善,像壹束陽光,給世界帶來溫暖。
至於費雯·麗,她為了在榮耀中燃盡自己的生命而透支了自己。她無法忍受平庸,把自己奉獻給了劇中的每壹個角色。
說到愛情,赫本的愛情是柏拉圖式的,帶有童話色彩。
然而,對費雯·麗來說,愛情就像飛蛾撲火,熾烈而大膽。
赫本的第壹任丈夫是演員兼劇作家梅爾·費勒。可惜,曾經美好的愛情終究敵不過時間的流逝,因為他們事業上的巨大落差逐漸侵蝕了愛情的基石。
1968年,赫本與意大利心理學家安德烈·多蒂(andre doti)結婚,但她很快發現,多蒂對自己的婚姻遠沒有那麽忠誠。
結婚第十年,多蒂還是老樣子,甚至更差。
忍耐總是有限度的。赫本徹底放棄了自己的婚姻,在1981結束了第二段婚姻。
51歲時,赫本終於找到了靈魂伴侶羅伯特·沃特斯。
幾十年後,赫本淡出影壇,和他壹起度過了最美好最安靜的時光。
赫本和帕克與《羅馬假日》結緣,成為終生好友。
帕克的英武和赫本的優雅,全世界可能都認為他們是最般配的壹對。
赫本壹直把胸針留給帕克,直到去世,帕克在赫本的葬禮上承認:“我很愛她。”
這段感情晚了壹輩子。希望在天堂,公主和士紳在壹起。
18歲時,費雯·麗遇到了比她大十三歲的律師赫伯特·利·霍爾曼,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她的婚姻生活並沒有約束她成為演員的夢想,因為她在英國的大火中遇到了奧利弗,兩人在《彼此欣賞》中相戀。
費雯·麗壹生只做了兩件事,壹件是成為壹名演員,另壹件是和奧立弗結婚。
是的,這兩個願望都實現了。
只是在他們的故事裏,她導演了自己的悲劇,欲望和控制的企圖交織著瘋狂的愛和崇拜,最終打敗了軟弱的男人,毀滅了自己。
費雯·麗的感情是如此真摯,她總是在感情上感受到別人的命運,在外表上也是始終如壹,所以她所呈現的每壹個悲劇都在消耗著她的健康。
當她變得喜怒無常和古怪時,奧利弗最終離開了她。
費雯·麗的摯友約翰·梅裏維爾陪伴她度過了最後幾年。
這個善良的男人照顧她的飲食起居,每次生病都陪著她。不幸的是,費雯·麗從未改變對奧利弗的看法。
關於愛情,赫本會等待,等待那個踩著彩雲的英雄到達她的內心,實現靈魂的融合。
費雯·麗怎麽樣?她是壹個母親,她渴望火。
赫本和費雯·麗給世界留下了太多的話題。她們的美貌,事業,愛情,都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讓我們感嘆,也讓我們現在被教育。
赫本是天使,維維安是精靈。
天使和精靈,壹旦到了天堂,高得不冷不熱,但從遠處看也不可能可笑;天下壹,真美靈動可觸。
兩種美,無所謂孰優孰劣,孰高孰低。
他們雖然遠在天堂,卻永遠活在喜歡他們的人心裏。
成了女性永遠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