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解放後,人民政府接管了學校,學校仍屬僑辦,面向全縣招生。1954年,為加強黨對學校的領導,惠安縣委、縣政府派黨員劉晉元到學校。同年,黃泰南先生從菲律賓回到家鄉,回到自己創辦的惠南中學,次年出任校長。
黃泰南先生主持學校行政工作後,發揚“簡樸、勤奮”的校訓,與大海溝通,廣泛聯系海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多方籌措資金,籌建教室、禮堂、發電廠等校舍,購置圖書、儀器等設備設施,改善辦學條件。1958年秋,校舍初具規模,增加了壹所高中。惠南中學成為惠安縣南部唯壹壹所完全中學,教育質量越來越高,名氣越來越大。後來被稱為惠安縣四大老中學之壹。
“文革”期間,學校教育秩序遭到破壞,更名為“惠安縣東源人民中學”。1978後,學校更名為“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學”。
1982,莊先生任校長時,改組校董事會,羅先生任董事長兼名譽校長。洛法先生、歷任主席及全體董事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改善辦學條件做出了積極貢獻。
1997期間,惠南中學舉辦50周年校慶活動,受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被納入惠安縣“慶壹節、慶兩慶”統壹活動,成為全縣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壹件大事。省、市、縣相關領導,以及部分華僑親屬、鄉鎮領導、海內外校友參加了校慶大會,不僅擴大了學校的影響力,也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
從65438到0998,在政府的重視、社會的支持和師生的努力下,學校順利通過了省教委“三級標準中學”的驗收,從而步入了重點中學的行列。
65438年至0999年,羅炳輝同誌任書記、校長時,為了危房改造,改變學校原有區域布局不合理,率先重新規劃校園,進入新壹輪創業。在僑眷、校友、鄉賢的全力支持下,拆除了危房,修建了教學樓、師生食堂、園丁樓、學生公寓、行政辦公、實驗綜合樓等校舍,並開設了400米田徑運動場。到2004年秋,分階段進行的五年校園改造基本完成,學校面貌煥然壹新,辦學條件更是上了壹層樓。
2004年秋,王宏慶同誌任書記、校長時,經過多方努力和協調,學校的《關於撥專款在輝南中學與上侖村之間鋪路的提案》被列入我縣十壹屆CPPCC二次會議第54號提案,受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該項目於2005年至2007年被列入該縣自然村公路通達項目庫,計劃於2006年建成通車。
2005年4月,第六屆校董事會隆重成立,董事長為校友、企業家黃俊誌先生。成立大會當天,鄉賢和校友們表現出極大的熱情,踴躍捐款建言,為學校獎學金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堅強的後盾。校董會已經成為辦學的重要支撐力量。
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於2005年5月25日高分通過省級“二級標準中學”驗收,並於2006年2月13日由省教育廳正式確認並授牌。2012年中,學校以高分通過省級“壹流標準中學”驗收,輝南中學於2012年2月30日正式通過省級“壹流標準中學”。學校的規範推進為今後的進壹步發展奠定了新的更高的起點,各項工作也逐漸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建校60年來,教師生活提高,* *培養了2萬多名初高中學生,其中有許多卓有成就的教授、研究人員、黨政軍各級領導、實業家,還有壹大批活躍在各行各業的勞動模範和骨幹人才...可謂“桃李滿天下,人才遍地”。